-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系指脑动脉或其分支的局限性、囊状或梭性膨大,动脉瘤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外伤性、细菌性及动脉硬化、脑瘤所致的动脉瘤。 病理:先天性动脉瘤,一般认为与动脉肌层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缺如有关。好发于颅底动脉环的分枝,特别是动脉的分叉部,超过2.5cm直径的动脉瘤被称为巨大动脉瘤。常位于颅底部,一般无脑水肿,外伤性动脉瘤的瘤壁,由机化的血肿构成,而没有血管壁结构。动脉瘤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常造成动脉痉挛,由于有动脉痉挛,也可出现该动脉分支区的脑缺血、水肿或梗塞。 CT表现: 除了直接显示动脉瘤之外,还有重要的间接征象,即动脉瘤出血,视其部位不同又分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根据出血部位推断出血动脉的部位。 根据动脉瘤内囊壁血栓情况分为三型。 Ⅰ型:囊壁无血栓动脉瘤,呈稍高密度影,多位于基底动脉环周围,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呈均匀性增强。 Ⅱ型:部分血栓动脉瘤,平扫时,其中央可见高密度区,为内含血液的瘤腔,周围为等密度附壁血栓,外层囊壁有明显强化,而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周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称为 “靶征”。 Ⅲ型:为完全血栓动脉瘤,呈等密度,可有血栓内钙化或瘤壁的弧线状钙化。 脑血管病的CT诊断 王成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 CT. MRI室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主要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和烟雾病等。CT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很大,但对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和烟雾病等的诊断不如脑血管造影。 一 . 脑出血 可由脑动脉瘤、血管畸形、肿瘤和炎症等引起,中老年人以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为常见。出血部位以内囊-基底节和丘脑区常见,其次为小脑和脑干。 病理:脑内小动脉壁薄弱,中层发育差,特别是豆纹动脉走行过急加之硬化,在高血压的作用下,易产生玻璃样变性及纤维素性坏死,进而形成粟粒样动脉瘤,破溃后出血。 急性期:发病后5—7天以内,血肿为新鲜血液和血凝块,集中了大量的含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可为高密度影,呈“月晕状”。 亚急性期:发病后1—2周,由于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逐渐分解和吸收,水分也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肿内,可为等密度影。 慢性期:一般发病后一个月,血肿周围的血管及神经胶质增生更明显,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完整的血肿壁,血肿内的红细胞及其它部分已大部分被吸收,故血肿可为轮廓清楚的低密度区。 高血压性脑血肿最常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其次为丘脑、桥脑和小脑。 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丘脑,并可破入侧脑室。 临床常分三型:内囊内侧型、内囊外侧型、内囊混合型。 CT表现: 急性期:出血后一周内,血肿为高密度,CT值60—80Hu,可为肾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伴有周边水肿和占为效应,使临近的脑室受压移位,并越过中线,内囊内侧型血肿,易破入脑室。 血肿吸收期:两周开始,血肿逐渐吸收 ,密度减低,边缘模糊,4周以后变为等密度而消失或残留软化灶。脑水肿及占位效应消失。 CT表现: 囊肿形成期:指发病两月后,血肿一般完全吸收,呈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CT值近似于脑积液。囊腔多呈条状或新月状,较小的出血灶形成纤维疤痕,邻近脑室、脑沟扩大。 CT表现: 出血量( ml ) ﹦π/6×长×宽×高 出血量的计算方法: 多以田氏方程计算: 二. 脑梗塞 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致缺血性脑坏死,病因主要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血栓形成,脑血管急性闭塞后,引起脑梗塞。 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梗塞、出血性梗塞、瘀斑性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四种。 1.缺血性脑梗塞 急性脑梗塞 发病后12—24小时内,CT可无阳性发现。发病2天后,CT有典型改变。 第1周:梗塞区呈低密度、底边向外的三角形或扇形影,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 第2周:病灶密度变均匀,边界清楚。 第2—3周:梗塞区脑水肿消退,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及吞噬细胞浸润,其密度相对增高,平扫时为等密度,称为模糊效应。 第4周—2个月:梗塞的密度继续降低,直至脑积液密度。 占位效应:第1—2周显著,从第3周逐渐消退,CT表现为脑室受压变形,轻度向对侧移位。 增强扫描:病变区增强在2—3周内发生率90%,其特征性表现是脑回样强化。 陈旧性脑梗塞 梗塞区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消失,仅留1个低密度囊腔,边缘清楚,锐利,其内为液化或瘢痕组织,并同时有局限性脑萎缩。在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效应。 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梗塞在急性脑梗塞病人经治疗后 1周或数周后发生,一般为血栓和栓子崩解或治疗后发生碎裂,而向闭塞血管的远端移位,从而使血液重新进入再通部分的血管及分支中。由于该部血管易发生坏死,张力很低,导致出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包装工程》投稿写作模板 模板使用说明: 1. 请将稿件直接 ....doc
- 百胜包装品工厂质量体系审核纲要及评估细则 V2012.pdf VIP
- 个人信用报告征信详细版纸质版2024年2月最新版带水印可编辑-实线.pdf
- 第三十届WMO省测特训营6年级第二讲——寻找透明的积木.docx VIP
- 第三十届WMO省测特训营6年级第二讲——课后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第三十届WMO省测特训营6年级第一讲——课后练习题含答案.pdf VIP
- PBL病例—休克【24页】(最新文档).pptx VIP
- 故事——小羊过桥.ppt
- 征信简版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最新版2024年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 食品用包材供应商现场审核方案(检查表).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