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有孔虫.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相(主要为河流相) 过渡相(包括三角洲相) 浅浅海相 深浅海相 油气藏(在三角洲沉积中) 值得注意的是斯坦普(Stamp, 1934)研究缅甸第三纪三角洲油藏后提出油气的聚集既不是在完全海相中,也不是在完全陆相中,而是在海相陆相的过渡带。后来雷因沃特(Rainwarter, 1963)研究墨西哥湾盆地的第三系油气藏也发现油气聚集在海相陆相的过渡带。石油主要产生于过渡带和浅海相犬牙交错地带。所谓过渡带,指的是海岸线附近的地带,其中有三角洲前缘沙、海滩、海滩沙岭、障壁岛、障壁海滩、沙咀、沙坝、席沙以及沼泽、泻湖港湾等。 20000 25000 15000 10000 5000 0 英尺 约150英里 西北 东南 0 2000 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中新统简略剖面图 (表示油气藏聚集在三角洲沉积中) * 不难看出寻找三角洲沉积体系油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划出过渡带问题,特别是过渡带和海相犬牙交错地带。因此确定目的层沉积时的海岸线或过渡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为此,野外、室内作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制作各种岩相古地理图的基础图件:沉积等厚图、岩性图、砂岩累计等厚图等。试图从岩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展布来确定古海岸线的位置。当然借助古生态来确定岩相和各种相带的交错更为有效。其中有孔虫组合生态分析对测定古海岸线、古河口、泻湖等更具直接指相意义。 * 有孔虫CaCO3壳体 中的氧同位素 与海水同位素保持平衡 16O 17O 18O 99.76% 0.04% 0.20% 18O与16O的比例水汽蒸发时发生分馏 * 氧同位素分馏作用 冰盖中富集16O 海水中富集18O 随降水过程而富集16O * 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Finnigan-MAT252) * * * 厄尔尼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曲杖虫超科(Lituolacea)的产生与兴旺 胶结壳的曲杖虫超科开始出现于C,并立即兴旺超来,这个超科的10个科 有一半始于C、P。 3.小粟虫目(Miliolina)从C纪开始出现。 4.钙质多孔壳类型开始萌芽,如节房虫(Nodosariacea)。 (三)T-J有孔虫的复苏时期 古生代末期生物大规模绝灭(mass extinction)事件对有孔虫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纺缍虫全部绝灭于P末,内卷虫超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科绝灭,所以T-J是绝灭事件以后的一个复苏时期,其特点如下: 1、曲杖虫超科和小粟虫超科,新产生了40%的科,自∈纪就开始出现的瓶虫超科(Lagynacea)和砂盘虫超科(Ammodiscacea)的发展远比不上曲杖虫和小粟虫超科的发展。 2、钙质多孔壳的超科开始大量出现,产生了六个超科,而且有孔虫的分异度开始回升。有重要意义的是新产生的双口虫超科(Duostominacea)和抱球虫超科(Globigerinacea)。其中双口虫超科出现于T,而绝灭于中侏罗世,演化快,可视为标准化石。而且具有演化方面的意义,许多后来的钙质透明壳都是由他演化而来。抱球虫超科是有孔虫中唯一的浮游类型,它的出现是有孔虫演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 (四)白垩纪,有孔虫发展的第二个繁盛时期 白垩纪是有孔虫全面繁盛的起点,所有的超科至此已全部出现,主要特点为: 1、新超科大量出现,仅钙质多孔壳的就出现12个科。 2、胶结壳的曲杖虫超科达到极盛,新产生了两个新科和七个亚科。 3、抱球虫超科,该超科共有八个科,其中五个科出现于白垩纪。 4、大型底栖有孔虫类群和特有浮游类群的出现使白垩纪有孔虫呈现出独特的面貌,胶结壳的有圆锥虫科(Orbifolinidae),似瓷质壳的有蜂巢虫科(Alveolinidae),钙质多孔壳的假圆片虫科(Pseudobifoididae)和货币虫科(Nummulitidae)为代表。 (五)第三纪 有孔虫发展的第三个繁盛时期 继白垩纪之后,有孔虫在古新世经历了短暂的停滞,从始新世又开始了第三个繁盛时期,主要特点为: 1、底栖有孔虫中许多具白垩纪特色的科属完全绝灭,大量的新类型开始出现,如古新世绝灭的圆片虫科(Orbifoididae)等,新产生的如轮虫科(Rotaliporidae),盘环虫科(Discocydinidae)等。 2、有孔虫从始新世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重要的造岩生物。以致大半个欧洲都以“货币虫灰岩”作为“下第三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