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 情绪因素 在Blascovich等人 (2001)的实验中,他们从生理反应、行为表现及主观报告上,测量了与存在身体污名的同伴(如黑人)进行接触时产生的威胁及焦虑反应。研究者们还发现,那些与黑人接触较多的白人大学生的外群体焦虑,要显著低于那些没有过类似经历的白人大学生(Mendes, Blascovich, Lickel, Hunter, 2002)。 三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 情绪因素 在正性情绪方面,共情(empathy)可能是群际接触偏见减少的重要中介(Batson et al., 1997)。共情的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对于与自己不同种族的对象的共情能力,显著低于本种族对象,这个结果从反面说明了共情在群际接触中的作用(Xu, Zuo, Wang, Han, 2009)。亲密往往伴随共情。亲密的群际接触,尤其是像跨群体友谊这样的亲密接触,有助于提高个体对外群体成员的观点采择能力,从而减少偏见(Pettigrew Tropp,2008) 三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主要指对外群体信息的习得。Pettigrew (1998)指出,了解他人是群际接触促进群际关系的重要步骤。群际接触使人们更愿意了解外群体,随着对其了解的增加,偏见也会减少。 对外群体新信息的习得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减少偏见:首先, 随着对外群体了解的增加,个体有机会从个体化和个性化的角度审视外群体成员,这将为建立起新的、非刻板印象的群际关系创造条件(Kawakami, Dovidio, Moll, Hermsen, Russin, 2000)。 三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 认知因素 第二,对外群体信息习得的增多,将减少与外群体交往方式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了避免与外群体交往、以及在群际交往中感到不适的情况发生 第三,增加对外群体新信息的习得,将有助于个体发现自己与外群体的相似性,从而减少对外群体的排斥,有助于群际关系的改善。这个过程证明了增加对外群体的了解在减少群际偏见上的作用,同时也否定了群体间真实存在的异质性。 第二讲 群际接触理论 石河子大学心理系 于海涛 Tel:Email: yuhaitao@shzu.edu.cn 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讲 民族心理学概述 第二讲 群际接触理论 第三讲 想象接触 第四讲 社会认同理论 第五讲 民族心理融合 第六讲 群际和谐理论演进 第七讲 内隐理论对民族心理融合的影响 第八讲 多元文化情境下内隐理论对民族心理融合的影响 第九讲 媒介接触 第十讲 社会因素对群际接触效果的影响 第十一讲 个体因素对群际接触效果的影响 第十二讲 大学生的群际接触 一、群际接触假设 戈登?奥尔波特(G W Allport)认为,如果群际无知和漠视强化群际敌意和冲突,那么,增加群际成员之间的接触就会减轻或降低群际敌意和冲突。但奥尔波特同时指出,仅仅靠接触并不能保证群际融合,群际接触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撑。Allport(1954)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如此描述这些支撑条件: 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若能以平等的地位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则此种接触能够减少偏见,并且如果这种接触能够制度化地(例如法律、风俗、或地方风气)受到认可与支持,或是使两个团体的成员发掘彼此有共同的兴趣与特性,则效果会大为增强。 最佳群际接触的条件: 1)平等的地位: 在群际接触中,接触的群体双方都希望能够拥有平等的地位(Cohen Lotan, 1995),在平等的氛围下与外群体进行的接触会更有成效(Brewer Kramer, 1985)。同时,接触也有助于平等地位的形成(Moody, 2001),二者互相促进。 最佳群际接触的条件: 2)共同的目标:通过接触来减少偏见,需要接触的群体双方共同努力,且态度积极、目标明确。比如,在由不同种族的运动员组成的队伍中,要完成取得胜利这一共同目标,队伍成员必须互相配合、友好协作;而这一共同目标的实现也进一步强化了成员间团结协作的过程(Chu Griffey, 1985) 最佳群际接触的条件: 3)群际合作:共同目标的作用只在群体间存在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时才发生作用(Gaertner et al., 1999)。 4)权威、法律的支持:群体双方更容易接受得到权威、法律支持的群际接触,这样的接触也更有成效(Landis, Hope, Day, 1984; 转引自Pettigrew, 1998)。 自群际接触假说提出以来,群际接触可以改善对外群体的态度这一结论已经被普遍证明,多项研究都关注到,越多接触目标群体,越可能显著地提高对该群体的喜爱程度(Lee, 2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