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3卷第8期 地 理 科 学 Vol. 33 No. 8
2 0 13 年08 月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Aug. , 2 0 1 3
基于TRMM 数据的青藏高原降水的
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
1,2 1 1,2 1,2 1,2
齐文文 ,张百平 ,庞 宇 ,赵 芳 ,张 朔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摘要:庞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影响其周围的气候,也影响整个亚洲甚或全球的气候,而且本身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
气候。但高原上气象观测站点极为稀少,降水资料奇缺,难以完整、深刻地认识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格局。选用
热带降雨测量计划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3B43 月尺度降水率数据,并根据114个气
象站点数据与TRMM 数据的差额和克里格球形插值模型对原数据进行了修正,克服了原数据低值高估、高值低
估的问题,并以此分析了青藏高原1998~2011 年的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格局与季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证实了
青藏高原降水的空间格局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基本分布规律,包括喜马拉雅山北坡雨
影区、高原西北部“寒旱核心”的存在;还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包括阿里喀喇昆仑山少雨区、高原腹地相对湿润
区、横断山脉中心相对干旱区等。高原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其中,西、北部春(3~5 月)、秋(9~ 11 月)和冬(12~
2 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均为20%~30% ,夏季(6~8 月)降水稍多,比例为30%~40% ;东南部降水主要集中在
夏季,比例高达40%~60%,春、秋降水比例为20%~30%,冬季降水比例低于10% 。
关关 键键 词词:青藏高原;降水;TRMM 3B43 ;空间格局;季节分布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P9 ;K903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3)08-0999-07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 m ,整体面积达250× 其稀缺;已有的气象站点多安置于低海拔的便利
4 2 [1]
10 km ,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自北向南 可达区域,站点受周围小气候影响较大,自身数据
[11, 12]
排列着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地貌结构复杂且独 存在误差 ;② 科学考察多采用样线调查、孤立
[2]
特 。由于地形的动力作用及强烈的热力差异,青 区域调查等方法,获取的气象数据不具有时间、空
[13]
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且还对其毗邻 间连续性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十分恶
区域,甚至整个亚洲和全球的气候都产生了深刻 劣,仍然存在较多空白考察区域,其中包括羌塘高
[3~5]
的影响 。在地形条件独特复杂的青藏高原上, 原、三江源地区等。这导致利用站点观测资料和
降水的时空格局非常复杂。近些年青藏高原降水 考察数据很难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空间连续的降
研究多针对特定的命题展开,例如生态系统变化、 水数据,使得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州市居民住房条件的空间分异格局与形成机制.pdf
- 轨道交通站域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轨迹与组织模式——以北京为例.pdf
- 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pdf
-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pdf
-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pdf
- 哈长城市群城镇用地扩展进程及其驱动因素研究.pdf
- 哈长城市群核心-外围结构及发展阶段判断研究.pdf
- 杭州商业街道空间布局形态关键要素对周边风环境的影响.pdf
- 合肥经济圈空间关联时空演进研究.pdf
- 河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安全评价.pdf
-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pdf
- 基于参与式调查与主成分分析的金塔绿洲变化驱动力分析.pdf
- 基于城、市视角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pdf
- 基于创新“二分法”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研究.pdf
- 基于粗糙集和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研究.pdf
-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分析.pdf
- 基于单位汇水面积的地形因子特征评价.pdf
-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pdf
- 基于多目标改进免疫算法和GIS的养老机构空间配置优化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pdf
-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体征诊断指数构建与计算——以上海市为例.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