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粮食所需资金,包括收购资金、各项费用开支,基本上由国家银行提供粮食贷款解决,粮食企业用销售收入和财政部门拨付的粮食政策性补贴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如粮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或财政补贴资金不到位,或被挤占挪用,就不能如数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由此产生的对银行的欠账称之为粮食财务挂账. 第四章 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第一节 粮食财务挂账概述 粮食财务挂账是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发生的政策性亏损和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经营性亏损,得不到及时弥补造成的长期挂账。一般来说,粮食财务挂账可划分为政策性挂账、经营性挂账及其他挂账。 粮食财务挂账从1987年开始形成以来,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大幅度增长。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三次全国性的粮食财务挂账清理。第一次是1994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对国有粮食企业1992年3月31日前的全部粮食财务挂账区分政策性挂账、企业自补挂账及其他财务挂账进行清理。第二次是1998年,由国家审计署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的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不合理占用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第三次是2004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辖区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1日至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前的财务挂账进行清理认定。 第二节 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为了处理好粮食财务挂账,切实减轻国有粮食企业负担,促进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积极有效地解决粮食财务挂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对1992年3月31日前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按照中发(1993)11号和国发(1994)32号、62号文件精神, 1995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停息处理办法》,对粮食财务挂账的停息和消化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的范围 限定为各地人民政府清理上报,经财政部等部门核复的、1991粮食年度末的粮食财务挂账。 (二)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前提条件 即当年不挂新账,5年内按规定比例消化老挂账,粮食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划清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建立“两条线”运行机制。 (三)、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范围和幅度 以财政部财商字[1995]437号核定的1991粮食年度末挂账数额为基数,对达到停息条件地方的政策性挂账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停息。对属于粮食主产区和经济贫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北、陕西、内蒙古、河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政策性挂账实行100%停息,对属于非粮食主产区和非经济贫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和海南的政策性挂账实行50%停息;对于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自补挂账,中央财政不予停息;对于尚待分清原因的其他财务挂账,明确责任后予以消化。 (四)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时间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凡达到停息条件的地方,应首先与中央财政签订《制止和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责任书》,按责任书规定的停息时间和期限予以停息。 (五)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办法 银行对企业计息不收息,银行减少的利息收入由中央财政负担。对各地提前消化老挂账的停息款,本着“谁消化、谁受益”的原则,属于财政部门提前消化的,由中央财政将停息款逐级下拨地方财政,解决政策性财务挂账;属于企业自行消化的挂账的停息款,由中央财政逐级下拨到粮食企业,解决企业自补挂账。 为鼓励地方财政和企业积极消化挂账,对地方提前消化政策性挂账所减少的停息款,中央财政不收回,专项返还地方财政和粮食企业。地方财政和粮食企业要继续用于消化粮食财务挂账,不得转作他用。同时,对企业按当年国家专项储备粮食平均库存数量计算,每斤每年奖励的2分钱,专项用于解决企业挂账,在中央财政预算上同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补贴分开,在地方政府确认企业按规定消化自补挂账的基础上,中央财政通过粮食主管部门逐级将奖励款下拨给粮食企业。此外,对粮食企业用于弥补挂账的经营利润或其他专项收入,可从企业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为加强对各地消化挂账本金的力度,凡未实现挂账停息的前提条件的,中央财政预拨的奖励款如数扣回,并对新增加的各项财务挂账,从第二年起,中央财政按挂账增加额扣减原核定的当年政策性挂账停息基数,由此所影响的利息,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担。 二、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文件精神, 199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