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小康礼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大同與小康 常考重點 作者:禮記,孔門後學者所記關於禮的文章。 出處:選自小戴禮記之禮運大同篇。 題旨:記敘孔子感嘆魯禮衰頹之際,藉答弟子之問,暢談大同與小康之治。 內容:論敘大同社會與小康社會的區別,但充分流露孔子對大同世界的嚮往之情,是儒家政治思想所標舉的最高境界。 特色:藉孔子答問鋪寫而成。就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前後以對比方式呈現。 第壹單元 國學概要 一、經書沿革 先 秦 六 經 詩、書、易、儀禮、樂、春秋 西 漢 五 經 詩、書、易、儀禮、春秋(因為樂,有名無實體) ※東漢蔡邕熹平石經並刻三禮 南朝劉宋 十 經 詩、書、易、儀禮、禮記、周禮(後三者合稱三禮) 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為三傳) 論語並孝經 唐 代 十二經 十經中論語、孝經分開,加上爾雅(唐文宗開成石經) 南宋光宗淳熙年間 十三經 六經:詩、書、易、儀禮、周禮、春秋 三傳:左氏、公羊、穀梁(春秋經合於三傳中) 四記: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一子:孟子(即「開成石經」十二部加上孟子一書) 二、集體創作之文學作品 書 名 年 代 編撰者 編撰說明 內 容 課文取材 詩 經 周 孔子刪編成定本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孔子以前,亦不只三百多篇 十五國風、二雅、三頌 小雅?蓼莪 戰國策 東 周 1.劉向整理定名 2.曾鞏重編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漢代以前已成書 為國別史,寫十二國策士游說諸侯之事 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禮 記 周 朝 1.( 孔門後學 ) 所記 2.( 戴聖 )編纂成書 孔門後學所記,戴聖取四十九篇編纂,東漢末年盛行 含多記有關於禮的單篇文章 禮記?檀弓選 呂氏春秋 周 秦 秦相( 呂不韋 )集門下客共同編寫 為統一學術思想,統一後王朝政治藍圖 含十二紀,八覽,六論,以儒道為主,漢志列雜家 呂氏春秋?察今 世說新語 南朝宋 ( 劉義慶 )集門下客共同撰寫而成 義慶性好文學,喜召募文士,編集圖書 為東漢到魏晉間名士的軼聞瑣事 世說新語選 資治通鑑 北 宋 ( 司馬光 )主撰,( 范祖禹、劉攽,劉恕 )助編 為宋朝皇帝治理國事之借鏡 所收史事上起戰國下迄五代,為編年通史 訓儉示康 (選自司馬文正公集) 三、禮記 作 者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班固自注:「七十子後學所記。」 創 作     源 始 古人閱讀儀禮時,悟出的道理附記在儀禮中;久之,空間被記滿,另取簡片記載。其後,內容脫離儀禮羈限,廣泛討論許多與禮相關的事宜 正 名 因附於( 儀禮 )後,故稱為禮記 篇 章 原為一百三十一篇,經漢( 戴德 )刪取八十五篇,為大戴禮記;( 戴聖 )刪取四十九篇,為小戴禮記 內 容 1.儒家( 禮治 )主義,( 人格 )教育之典籍。為古代生活大全,禮學叢書 2.其中( 大學 )、( 中庸 )兩篇已獨立為四書之一 3.其中( 禮運大同 )篇闡述儒家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 注 疏 1.漢?鄭玄注(鄭玄有「經神」之稱,平今古經文之爭) 2.唐?孔穎達正義 其 他 漢初所稱「五經」之禮指( 儀禮 );三禮並入「十三經」之一,都有鄭玄的注 周 禮 原名「周官」是理想中的官制,為中國最早一部職官治事的政典,後亡佚,以考工記代替。為古文經 禮 記 解釋禮儀程序之緣由,本附於儀禮之後。為今文經 儀 禮 記載周、秦時許多禮儀的程序,在漢只稱作「禮」,為今文經 四、三禮比較 書名 作 者 篇 數 內 容 性 質 注 釋 別稱 周禮 相傳周公所作 1.今文:六篇四十二卷 2.古文:七篇 計分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記載政治制度,冬官已佚,考工記代之 記載古代理想官制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漢稱「周官」 儀禮 古文家:周公 今文家:孔子 1.古文佚 2.今文:十七篇五十卷 記存古代禮儀規範 記載禮儀之書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漢稱「禮」 禮記 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戴聖編) 今文:四十九篇。六篇專論,另大別為十類。 哲理,政治,禮樂器物,生活儀節 解釋儀禮之書,禮治主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正義 漢稱「記」 其他 1.禮記本不是經,漢代附「禮」之記。 2.大學、中庸乃是禮記中二篇。 3.中國最早一部職官政典是周禮。 4.漢代立五經博士,其「禮」指儀禮。 5.孔穎達注五經,其「禮」指禮記。 五、大同與小康比較 分類 時間 治道 政治制度 社會制度 經濟制度 成效 其他 大同之治 五帝時期 以仁為治 1.君位:天下為公 2.諸侯:選賢與能 3.外交:講信修睦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貨不必藏於己 力不必為己 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外戶而不閉 以公出發 小康之治 三代時期 以禮義為紀 1.君位:天下為家 2.諸侯:大人世及以為禮 3.外交:城郭溝池以為固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貨力為己 功為己 謀用是作 兵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