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的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分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特征,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结构。其实,人类对进入地心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封神榜里的土行孙,到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旅行》,都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通过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地心历险记》的情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世界!
播放影片
(影片中会涉及进入地球内部的方式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师:地球的内部世界真的像电影中所描述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圈层结构。我们一般讲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师:目前的科学技术虽然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然而,对于我们脚下这半径为6371km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那么,既然地下飞船实现不了我们进入地球的愿望,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的结构呢?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优劣。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地球内部的某种震动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那么什么是地震波? 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波是指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可将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质点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纵波会导致建筑物上下震动。
横波质点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横波会导致建筑物左右晃动。
下面我们来具体比较一下两种地震波:
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较慢。
两者的共同点为两者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所以根据地震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可以推知传播介质的变化。而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我们称为不连续面。据此我们就可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中横坐标表示深度,纵坐标表示地震波的速度,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地下33千米和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速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我们将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叫做莫霍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叫做古登堡界面。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
我们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将地球内部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其实,如果大家仔细看图的话,也会发现,在地下900km和5000km处,地震波的波速同样有了变化,因此,我们又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26、27页的相关内容,并归纳各圈层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8分钟后)
地壳
师: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比较均匀。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海陆差异:大陆厚,大洋薄。
地貌差异:高山厚,平原薄。
深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