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 第5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师傅工资、薪金所得400元没有超过基本扣除限额2000元,不用纳税。 应纳税额为=2400-800)×20%=320(元)。 如果杨师傅与浪潮电子公司建立固定的雇佣关系,则由浪 潮电子公司支付的2400元可作为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 得税。 应纳税额=(2400+400-2000)×10%-25=55(元) 每月可以节税265元,一年可以节税265×12=3180(元)。 ( 五)利用捐赠抵减的筹划 为了鼓励高收入者对公益、教育事业做贡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于个人来说,则可以通过公益、救济性捐赠将一部分收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从而达到抵免一部分税收的目的。 [案例5-11] C省某医学院康乐先生2005年8月取得劳务报酬40 000元,对外捐赠了20 000元。 假如康先生将10 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灾区,将10 000元直接捐赠给受灾者个人, 则捐赠扣除限额 =40 000 × (1-20%)×30%=9 600(元) 直接捐赠给受灾人的10 000元,不能扣除。 应纳个人所得税 =[40 000×(1-20%)-9 600] ×20% =4 480(元)。 假如康先生将10 000元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给灾区,通过A省教育厅将10 000元捐赠给农村义务教育事业, 则通过民政部门捐赠的扣除限额=40 000×(1-20%)×30% =9 600(元); 通过省教育厅将10 000元捐赠给农村义务教育,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 应纳个人所得税 =[40 000×(1-20%)-9 600-10 000] ×20% =2 480(元) 二、劳务报酬所得的税收筹划 假如康先生将10 000元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赠给灾区,通过A省教育厅将10 000元捐赠给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则两项捐赠均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 应纳个人所得税 =[40 000×(1-20%)-10 000-10 000] ×20% =2 400(元)。 同样是捐赠20 000元,因为捐赠方式不同,税后收益却截然不同:采用方案一,康先生实际收益为15 520元(40 000-20 000-4 480);采用方案二,康先生实际收益为17 520元(40 000-20 000-2 480),相差整整2 000元;而方案三比方案二又增加80元(2 480-2 400)的收益。可见,通过多元化捐赠方式,既可以达到节省个人所得税目的,又为国家慈善事业做了贡献,真是名利双收。 三、 个人经营收入的税收筹划 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的两种征税方式——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需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定。如果企业每年利润可观且稳定,则核定征收有利;若企业利润不稳定,则查账征收有利。另外,根据规定,纳税人实行核定征收方式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各项税收优惠,投资者个人也不能享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所以,如果企业可享受某项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的话,就不宜采用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方法。 三、个人经营收入的税收筹划 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经营者的税收筹划在收入、费用、税率三个环节,通过成本费用最大化,降低适用税率等级,绝对的减少税收负担,通过递延收入实现的时间,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总体上减少税负。 (一)经营收入的税收筹划 相关内容链接 关于个人经营活动的税收筹划可以分为多个方面,本章仅就经营活动取得收入的税收筹划进行讲解。 三、个人经营收入的税收筹划 在经营收入方面可采用的税收筹划方法包括: 1、收入实现时机的选择 由于个人所得税对个体 工商户生产经营收入实行五 级超额累进税率,与企业所 得税有明显差别,因此,当 纳税人有一笔收入可以放在 前一年实现也可以放在后一 年确认时,就存在收入实现 的时机选择问题。 三、个人经营收入的税收筹划 [案例5-12] 某个体户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万元,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万元,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如果该个体户就此纳税,则: 2006年应纳税额=120 000×35%-6 750=35 250(元) 2007年应纳税额=20 000×20%-1 250=2 750(元) 2008年应纳税额=30 000×30%-4 250=4 750(元) 应纳税合计=35 250+2 750+4 750=42 750(元) 如果该纳税人进行合理筹划,将2006年收入延迟到2007年、2008年获得,2006年获得6万元,2007年获得6万元,2008年获得5万元,则: 2006年应纳税额=60 000×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