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XRF培训二期物理基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次荧光X射线的激发 t2 t1 dt1 dt2 r I? Sij ?2 ?1 dr 三.次荧光X射线的激发 t2 t1 dt1 dt2 dt3 k j i t3 d1 r1 dr d3 ?1 ?’ ? I? Tijk r2 荧光X射线强度计算公式 初级荧光由X光管产生的原级辐射(包括连续谱和靶的特 征X射线)激发产生:其强度计算公式为: 原级辐射激发样品时,计算初级荧光时需要在一个有效波长 范围(波长小于待测元素光谱对应的吸收限的波段)积分求和。 二次荧光强度计算公式 (2) 二次荧光X射线是由样品中其他元素的初级荧光辐射激 发产生的。例如FeNi合金:样品中的NiK?和NiK?波长 (0.1659nm和0.1500nm)均小于Fe的K系吸收限(0.1743 nm)。因此样品中Ni 的初级荧光均能激发Fe的二次荧 光。其强度计算公式(单色激发)为: 多色激发强度计算公式: 三次荧光强度的计算公式 三次荧光是由样品中共存元素互致激发产生的二次荧光辐射激 发元素而发射的。其强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 ;F2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函数式,这里不再叙述 荧光激发提要 X光管是第一激发源;样品是复杂的荧光发射源;共存元 素的荧辐射是样品荧光的第二次激发源; 2. 样品中共存元素发射的初级荧光是X光管多色辐射激发的; 3. 共存元素发射的二次荧光是由初级荧光激发的;三次荧光由共存元素发射的二次荧光激发产生;但一定要符合激发能高于被激元素的吸收限能量; 4. 初级荧光激发几率最高;二次荧光激发几率次之;三次荧光最低,这取决于基体的复杂程度; 5. 以CrFeNi合金为例:一次荧光占总强度76%;二次占22%;三次荧光占总强度2%。 物理基础 第一期XRF培训讲义 结束 (2004.4.12)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特征X射线光谱的产生 原子内层轨道结构 K层电子组态 最大电子数为8,即2s2,2p6 原子内层轨道的电子组态 K层电子组态 最大电子数为8,即2s2,2p6 K层电子组态 量子数 K 壳层电子组态 n 1 1 最大电子数 l 0 0 ? m 0 0 ? s + - ? 组态符 1s 1s 2;1s2 量子数 L 壳层电子组态 n 2 2 2 2 2 2 2 2 l 0 0 1 1 1 1 1 1 m 0 0 -1 -1 0 0 1 1 s + - + - + - + - 符号 2s 2s 2p 2p 2p 2p 2p 2p 最大电子数为8,即2s2,2p6 量子力学选择定则: △ n ? 0 △ l = ±1 △ j = 0 ,±1 不符合以上原则的跃迁 都是禁止的 原子能级间的电子跃迁选择定则 原子能级间的电子跃迁与光发射 LⅢ ───────→ K K?1 LⅡ ───────→K K?2 MⅢ ───────→K K?1 K 系 MⅡ ───────→K K?2 NⅡ ───────→K K?3 MⅤ ─────── LⅢ L?1 MⅣ ───────→LⅢ L?2 MⅣ ───────→LⅡ L?1 L系 NⅣ ───────→LⅡ L?1 各线系光谱线间的相对强度关系 K 系谱线的相对强度为: K?1 :K?2 :K? :K?1:K?2 100 :50 :150 :15 : 5 L 系谱线的相对强度为: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