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用二级微商法确定终点; 滴定终点应在15.60~15.70mL之间 对应于15.60mL 对应于15.70mL 设滴定终点为(15.60+x) mL,有 解之:x=0.052mL 滴定终点的体积为: V(OH-)=15.60+0.052= 15.65mL (d)计算试样中弱酸的浓度; 若试样中弱酸的浓度Cx (e)化学计量点的pH应为多少? (f)计算此弱酸的电离常数 方法1:由化学计量点时 pH=8.86 此时,弱酸(HB)全部被中和,生成NaB,NaB(弱酸强碱盐)在水中发生水解 方法2:设弱酸为HB,未滴定前,其pH=2.9 C(H+)=10-2.9 mol·l-1 方法3: 半中和点时消耗NaOH的体积为 由滴定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溶液pH为 pH=5.53 此时,c(HB)=c(B-) 补充习题: 用F-选择电极测定水样中的F-。取25.00mL水样,加入25.00mLTISAB溶液,测得电位值为0.1372V(Vs SCE);再加入1.00×10-3mol·l-1的F-标准溶液1.00mL,测得电位值为0.1170V,电位的响应斜率为58.0mV/pF。计算原水样中的F-浓度(需考虑稀释效应) 解:已知V0=25mL V0’=50mL Es=0.1372V Vs= l.00mL Cs= 1.00×10-3mol·l-1 Ex=0.1170V S=58.0mV/pF 由F-选择电极法测定F-浓度的基本公式—能斯特方程: 带入相关之已知条件: 解上述之联立方程: ∵原水样中的F-被稀释了2倍,其浓度为: 即:原水样中的F-的浓度为3.54×10-3mol·l-1。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第三章 伏安分析法 1.产生浓差极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 浓差极化:电解时在电极表面浓度与溶液本体浓度差异而产生的极化现象称浓差极化。 极谱分析中产生浓差极化的条件是: (1) 极化电极的表面积要小,极谱分析中尽管电解电流很小,但仍可保证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很大,单位面积表面起电极反应的离子数量多,有利于实现完全的浓差极化。 (2) 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可快速形成浓度梯度。 (3)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厚度稳定,有利于电极表面扩散层的形成。 2. 在极谱分析中所用的电极,为什么一个电极的面积应该很小,而参比电极则应具有大面积? 答:极谱分析是利用电极的极化现象(浓差极化)进行分析的,由于极谱分析中,被测离子浓度很小,因此其电解电流也很小,因此,只有使极化电极的表面积很小,才可产生很大的电流密度,从而实现电极表面的完全的浓差极化。 极谱分析中,以滴汞电极作工作电极,与一参比电极组成电解池而进行电解,通过观察电解过程中的极谱电流与极化电极电位见的伏安曲线进行分析,只有参比电极的电位稳定,才能通过控制外加电压来控制滴汞电极电位。参比电极具有大面积,其表面的电流密度很小,可保证在极谱分析中,参比电极不发生极化现象,从而使其电位稳定。 3.在极谱分析中,为什么要加人大量支持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降低,但电流不会增大,为什么? 答:在极谱分析中,要求电解电流完全受浓差扩散速度所控制。但由于电解池中,电极对带有异性待测离子的静电吸引或排斥力,将使得待测离子通过这种静电作用而到达电极表面,而产生所谓的迁移电流。它与被分析物质的浓度无关,属于干扰电流,应予清除。 加入大量惰性支持电解质于电解池中,由于这种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可完全电离,从而可使电极(滴汞电极)对待测金属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大大减弱,以致由静电引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达到消除的迁移电流目的。一般加入支持电解质的浓度比待测离子的浓度大100倍以上。 加入支持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将有所降低,但由于加入的支持电解质为惰性电解质。即支持电解质虽然可通过静电吸引力到达电极的表面,但却不能参与电极反应,而极谱分析中电流是由电极反应形成的,因此,加入支持电解质后,电解池的电阻虽然有所降低,但电流并不会增大。 4.当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继续增加外加电压,是否还引起滴汞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参加电极反应的物质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变化? 答:极谱分析中,当外加电压到达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后,极谱电流仅由去极剂的扩散速度所决定,此时达到完全浓差极化, 即电极表面的去极剂浓度趋于零,此时即使继续增加外加电压,参与电极反应的物质浓度也不会再发生变化。 在极谱体系中: U外=ESCE-Ede 由于参比电极SCE的电位恒定,因此有: U外 = -Ede (VS ESCE) 故增加外加电压,滴汞电极电位将继续随外加电压的改变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