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活动特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动形变灾后重建项目 与 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活动特征 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 杨永林 第一部分 流动形变灾后重建项目 1.项目总体情况 2.项目执行情况 3.网点建设分布情况 第二部分 鲜水河断裂带中段活动特征 来源:与武汉大学合作项目 时间:2010.04~2010.10 地点:鲜水河道孚 内容:25千米跨断层剖面 水准重复测量 几点认识 南西盘(主动力盘)对北东盘的逆冲作用显著;鲜水河断裂带在道孚盆地处下陷,是断层逆冲的必然结果。就较大区域而言,目前断层的逆冲活动仍然十分显著; 南西盘(主动力盘)的小幅隆升是一个显著的危险信号。表明该区域应力累积已达到了一定的危险程度,亦或应力释放的危险性正在加大。 较长能跨越断裂带的跨断层剖面监测更有利于区域形变的研究与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按照省、市、县有关灾后工作的安排,对县内五个重点地震宏观监测点及部分乡镇地质状况,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名山县实际,就县内地震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进行了调研。 一、名山县自然地理概况 名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隅,扼川藏交通咽喉,为雅安东部门户。县城东距成都110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幅员面积614.27平方公里,海拔557~1456米。地处北纬29°58′~30°16′,东经103°2′~103°23′。东临蒲江,南连丹棱、洪雅,西靠雨城,北接邛崃。地势西高东低,蒙顶山、莲花山与总岗山夹峙,形若“U”状。其间一分水岭,将全县分割成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代以后的沉积岩。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丘陵、平坝为主,兼有部分低中山。最高海拔蒙顶山最高峰1456米,最低海拔红岩小河子557米。是雅安市平均海拔最低,平坝丘陵最多的县。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一)名山县地质发育简况 名山县在四川省地质单元结构中,是四川中台拗芦山褶断束的一部分。是经历了元古代的晋宁运动、古生代的海西运动、中生代的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新生代四个时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古生代以前,曾是扬子古陆的一部分。经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次海浸,约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末期的印支运动,使四川盆地四周褶皱隆起,西部横断山系、龙门山,北部大巴山、米仓山,东部巫山,南部大娄山相继崛起,四川盆地被包围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盆,被称之为“巴蜀湖”。名山是巴蜀湖的一部分。四川盆地海侵历史从此结束。侏罗纪末,燕山运动兴起,龙门山主要表现为承袭性的褶曲活动;但盆东隆起褶皱形成川东平行岭谷,巴蜀湖被向西北压缩成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的“蜀湖”。名山亦在湖水淹没之中。早第三世初,喜马拉雅第一期运动兴起,巴湖因盆南抬升而消失。蜀湖退缩至都江堰市和新津以南,蒲江、名山、雅安、洪雅为湖心。中新世喜马拉雅运动进入高潮期,蜀湖中燕山运动以来的白垩系及老第三系地层全部被褶皱隆起,属于四川中台拗构造单元的次级构造单元——“芦山褶断束”形成,峨眉断块的北部随之抬升为陆。雅安地区从此结束了沧桑变迁,全部成为陆地。老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盆地边缘山地随之褶皱断裂,形成与龙门山构造带走向一致的蒙顶、总岗两背斜中夹名山向斜的褶皱构造。由于四川西部地槽区发生五到九次间歇性抬升,而川西台陷又不断下沉,这种东升西降加上断裂作用和岩层软硬不一,使县境山岭形成背斜向东南倾斜的单斜山。 (二)名山县地震构造特征 名山县境内中新世喜马拉雅运动高潮时,蜀湖褶皱隆起,在褶皱时出现断层,故称芦山褶断代。属于褶皱构造有:名山向斜,莲花山背斜,金鸡关背斜,总岗山背斜。属于断层构造有:蒙泉院冲断层,吴家山冲断层,总岗山冲断层,范家店冲断层。 二、汶川“5.12”地震前后名山地震灾害概况 根据《四川地震资料汇编》记载,名山县地震活动主要受江油、安县、都江堰、宝兴、天全航磁推测隐伏断裂带和广汉、成都、新津、蒲江、洪雅航磁推测隐伏断裂带的影响,而前一断裂带尾端延伸至县境蒙顶山,因而境内中小地震活动较频繁。同时名山县地处鲜水河、安宁河、龙门山地震构造带交汇部位,境内的地震、地质活动与北东向的龙门山地震构造带关系密切,常受其境外强震活动的影响。 (一)近几年名山县地震的影响 据县境内地震资料统计: 2007年7月2日19:20,廖场、百丈镇一带发生有感地震1次,震级3.1级;2008年县境内及邻区发生ML≥2.0级地震5次,其中2.0~2.9级4次(县境内3次),即5月23日车岭镇2.6级,5月25日永兴镇2.8级,6月30日新店镇2.4级,3.0~3.9级1次(即9月14日蒙阳镇3.0级); 2009年县境内及邻区发生ML≥2.0级地震8次(为2.0~2.9级),即3月13日县境内-雨城区中里镇2.8级,4月28日县境内-雨城区中里镇2.2级,5月14日县境内-雨城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