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白鹤邴原---老师读通鉴之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雲中白鶴邴原---老師讀通鑑之一 邴原是誰?邴原是與管寧齊名的人物。管寧總聽說過吧! 錢賓四先生就常說:三國人物,管寧第一。有點意外吧! 三國人物排名第一的,應該是諸葛亮,或者是曹操、劉備這類英雄豪傑之士,怎會是名氣不大的管寧呢?其實,對管寧的推崇,錢賓四之前即已有之。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就表示,天下不可一日廢的是道,君子不可一日無的是學;從這個觀點來說,漢末三國的天下,不是劉備、孫權、曹操所能維持,也不是諸葛亮、荀彧所能維持,這個天下是靠管寧來維持的。我們可以說,歷來把管寧的地位置於他人之上,也是有其看法和道理。再者,若說管寧在這個時代排名第一,與他齊名的邴原,也就不是無足輕重的等閒之輩了。 《通鑑》卷六十,漢獻帝初平二年(西元一九一年),記有管寧與邴原的事情,玆錄於下: 公孫度威行海外,中國人士避亂者多歸之,北海管寧、邴原、王烈皆往依焉。寧少時與華歆為友,嘗與歆共鋤菜,見地有金,寧揮鋤不顧,與瓦石無異,歆捉而擲之,人以是知其優劣。邴原遠行遊學,八九年而歸,師友以原不飲酒,會米肉送之;原曰:「本能飲酒,但以荒思廢業,故斷之耳。今當遠別,可一飲燕。」於是共坐飲酒,終日不醉。寧、原俱以操尚稱,度虛館以候之。寧即見度,乃廬於山谷,時避難者多居郡南,而寧獨居北,示無還志,後漸來從之,旬月而成邑。寧每見度,語唯經典,不及世政;還山,專講詩、書,習俎豆,非學者無由見也。由是度安其賢,民化其德。邴原性剛直,清議以格物,度以下心不安之。寧謂原曰:「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時,皆招禍之道也。」密遣原逃歸,度聞之,亦不復追也。 這段文字中提到華歆、管寧、邴原三人,讓我們想起當時有一種說法,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好像三人雖然齊名,仍有高下之別。這個說法見於《三國志、華歆傳》裴松之注所引《魏略》的記載,裴松之本人對這個說法很不認同,他在這段記載之後加上一條按語:「臣松之以為邴根矩之徽猶懿望,不必有愧華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當為尾。《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後也。」胡三省在《通鑑》卷六十七,華歆把牆壁打開,將伏皇后牽出的記載之後,寫下一條按語:「華子魚有名稱於時,與邴原、管寧號三人為一龍,歆於龍頭,原為龍腹,寧為龍尾。歆所為乃爾;邴原亦為操爵所糜;高尚其事,獨管寧耳。當時頭尾之論,蓋以名位言也。嗚呼! 」意思是當時龍頭、龍腹、龍尾之說,是依三人官職的高下,沒有意義。 回到邴原,在《通鑑》中還有一個地方提到他,卷六十五,建安十三年,曹操幼子死,很哀傷,想要和邴原已死的女兒合葬,為邴原所拒。可知在《通鑑》中關於邴原的事跡不多,似乎沒什麼好談。沒錯,確是如此;不過,這不表示邴原的事情僅限於此,不足一談。我們可以在別的地方看到關於邴原的資料,《三國志》本文中仍屬有限,但在裴松之的注中卻能看到豐富的記載,就是〈邴原別傳〉這篇約有一千七百字的長文,足可一談。那就讓我們從這篇長文中歸納出六個重點,來看看邴原這位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 邴原十一歲時,父親去世,家裡很窮,念不起書,走過附近的「書社」,看到一些孩童在念書,就哭了。書社的老師問他,「小朋友,什麼事讓你難過啊?」邴原回答說:「我想讀書,我也知道讀書需要父兄的支助,我沒有父兄,也就失去了讀書的資格,想到這裡非常難過,就流下淚來。」老師說道:「如果你真的想讀書,就來這裡上課,我不收你的學費。」於是,一個冬天,他讀完《孝經》、《論語》。在一些小朋友之中,邴原顯得很有樣子。在這段記載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邴原從小就有的上進心,還看到了漢末社會文化的一個剪影;有條件的孩童都在上學讀書,有愛心的老師還幫助有志的少年讀書上進。我們不要忘了,漢末是政治極為汙亂的時代,但在民間的某一個層面,像是教育文化方面,仍然是正常運作,而且繼續發展。 年長之後,游學四方,遍訪名師,結交益友。他沒有高車駟馬,他是負笈徒步而行;他沒有足夠的盤纏,他過著最為艱苦的日子。在這一段時間裡,他師事交往的人物,像是陳寔、范滂、盧植等,均為一時俊彥。到了結束求學階段的日子,也是辭別師友的時候,他必然是既興奮又不舍,怎能不開懷暢飲呢?我們讀這一段記述,除了欽佩邴原不畏艱困,一心向學的卓絕精神外,也不妨想想邴原所學的內容應該是些什麼。我們過去的知識可能會說,漢末的經學主要是經書的章句訓詁,需要記誦十分煩冗的各種解釋說明。我們想,邴原這樣的人,肯會下這種笨工夫嗎?當然不會。我們相信,邴原非常用功,他讀書是為了究明書中的道理,而不只是記誦書上的文字而已。 他像漢代讀書人一樣,應召出仕,任職於孔融手下。孔融,就是那位讓梨的弟弟,也是漢末名望最高的人物之一。孔融對一位下屬非常欣賞,贊口不絕,後來不喜歡了,就要殺了他。其他的人紛紛替他求情,這個人也嚇壞了,不停叩頭,地上都是血,孔融還是沒有饒恕的意思。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