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专题讲座.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后感;当心不经意的嘲笑;父母的误区在哪里?(上);父母的误区在哪里?(下);情绪管理训练的优势;高迷走神经张力 high vagal tone (上);高迷走神经张力 high vagal tone (下);你是哪一种父母?;几乎所有父母都能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但你必须注意的是, 在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以前,首先要做的功课是对自己进行判断。 你是哪一种父母?;忽视型家长: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孩子出现情绪时不去安慰,而是缺少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关注。不与孩子共享情绪,而是希望孩子的消极情绪快速消失。 典型表现: 1、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关闭情绪通道。 2、过于关注如何消灭情绪,而不关注情绪本身的意义。 3、面对孩子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4、缩小孩子的感受,对那些引起孩子消极情绪的事件不予重视。 5、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调整能力差的表现。 6、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不理智的,因此不必当回事儿。 7、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为时间能解决一切。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孩子将明白自己的感受是错误的,不被认可的。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自身存在某种问题,所以才会有那种不好的感受。他们将不太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压抑型家长:身上有许多忽视型家长的行为表现,只不过更加负面。通常表现为,当描述孩子的情绪经历时,他们表现得非常苛责,对孩子缺少同理心。他们不只忽略、否定孩子的情绪,甚至常常因为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而遭到父母的斥责、管教或惩罚。 典型表现: 1、不论孩子是否有不良行为,都会因孩子表达情绪而斥责、教训或惩罚孩子。 2、认为表达消极情绪应该有时间限制。(比如这个母亲对孩子说“好了,已经哭了5分钟了”。) 3、过分强调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4、强调孩子要向好的行为或情绪标准看齐。(“你看,这个姐姐就不生气”。) 5、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 6、认为情绪让人软弱,孩子必须在情感上坚强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男孩子要坚强,哭哭啼啼像话吗?”) 7、认为悲伤等消极情绪是一种需要克制的常见情绪。 8、关注孩子对大人权威的服从。(“你要听我的”)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和忽视型家长相同。;放任型家长:完全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表达。他们充满了对孩子的同理心。但是他们通常缺乏指导孩子应对消极情绪的技巧,或者采取不干涉的理念。他们把应对愤怒或者悲伤的情绪,简单地当成一种压力的释放,让孩子表达出情绪,父母的使命就完成了。 典型表现: 1、当孩子感受到消极情绪时,给孩子以安慰。 2、对孩子的行为不提供任何指导。 3、不教孩子感知、标注和应对情绪。 4、是“好好先生”,什么事情都允许不划定界限。 5、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6、当面对消极情绪时,觉得除了包容以外没什么其他可以做的。 7、认为管理消极情绪就像操控压力装置,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不懂得如何调整情绪,并且很难集中注意力,建立友谊,与他人相处。;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利用情绪化的瞬间去做如下事情: 倾听孩子 / 共情、用温情和安慰性的话语来对待孩子 / 帮助孩子为他正在感受的情绪贴上标签 指导孩子调整情绪 / 划定行为界限,教给孩子什么是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 / 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 典型表现 1、能够感知并重视孩子的情绪 2、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做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3、当孩子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不会对孩子的情绪失去耐心 4、认为孩子的消极情绪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孩子的平台 5、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不会变得困惑或者焦虑;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 6、不会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想 7、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解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这种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他们将学会信任自己的感觉、调整情绪、解决问题。他们有更强的自尊感、学习成绩很好,与他人相处融洽。;评估你的教养方式;情绪管理的5个步骤;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同样,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一个准许自己发怒的母亲,才有可能准许儿子有同样的情绪;一个认可自己悲伤情绪的父亲,才能坐下来聆听女儿的悲伤。) 这并不是很容易能做到,孩子表达的情绪往往是含混不清的,但只要我们能敞开心灵仔细聆听,总能破解孩子无意间隐藏的讯息。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尽管他们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它。;第二步:把握机会。再次重申,孩子此时最需要父母。 对父母来说,如果能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发泄当做机会,这是与他们共情,建立亲密关系的好机会。如果这个时候你能给悲伤中的孩子予以安慰,你自己也会觉得是称职的父母。认同孩子的情绪时候,我们也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这种安慰自己的能力将使得孩子受益一生。 你们不要害怕面对孩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