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牧交错区不同治理措施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环境学报.docVIP

我国农牧交错区不同治理措施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环境学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52 生态环境 第13卷第3期(2004年8月) 侯瑞萍等: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PAGE 353 生态环境 2004, 13(3): 350-35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项目(盐池荒漠化定位监测660550) 作者简介:侯瑞萍(1977-),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荒漠化防治与监测。E-mail: hrp_2002_2001@ 收稿日期:200 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侯瑞萍,张克斌,乔 锋,李 瑞,杨俊杰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采用α-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化治理措施下(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生物多样性变化。2002和2003年固定样地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撂荒地和退耕还林地α-多样性变化较大。Simpson指数、Js指数变化最为明显,分别平均增加了140%、109%,Shannon-Wiener指数、Jsw指数次之,分别增加67%、49%。人工封育不同处理区α-多样性指数也有较大变化,由核心边缘外围,变为边缘核心外围排列次序。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各样地的种类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定位监测;盐池 中图分类号:X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3-0350-04 农牧交错带(the Ecotone of Agriculture-animal Husbandry),也称半农半牧区(Semi-Agricultural and Semi-Pastoral Area),是因自然、历史、人为等诸多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耕地与草地共存,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农业与牧业并举的一种复合的生产、生活系统[1]。北方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也是荒漠化发生发展最为严重的区域,其生态、经济环境极为脆弱,自然环境敏感性很强,承载力相对较小,退化趋势显著[2~4]。 本文结合国家荒漠化定位监测项目,以全国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退耕还林示范县、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质荒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____宁夏盐池县为例,对不同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生物多样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植被恢复很快的主要原因所在。 1 研究地区概况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北纬37°04?~38°10?,东经106°30?~107°41?。盐池县北与毛乌素沙漠相连,南靠黄土高原,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一个典型的过渡地带。即:自南向北地形上是从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沙地)过渡地带,在气候上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植被上是从干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在资源利用上是从农区向牧区过渡地带。这种地理上的过渡性造成了本县自然条件资源的多样性和脆弱性特点。 盐池县主要为剥蚀的准平原地形,全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在1295~1951 m之间,南北明显地分为黄土丘陵和鄂尔多斯缓坡丘陵两大地貌单元。该县属于典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为8.1 ℃,极端最高均温为34.9 ℃,极端最低温为-24.2 ℃,年均无霜期为165 d;年降水仅250~350 mm,从南向北,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土壤类型以灰钙土为主,其次是黑垆土和风沙土,此外有黄土,少量的盐土、白浆土等。植被类型有灌丛、草原、草甸、沙地植被和荒漠植被。其中灌丛、草原、沙地植被数量较大,分布也广。草原分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群落中常见植物种类以旱生和中旱生类型为主。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设置 本研究结合《国家荒漠化定位监测》以及《典型地区退耕还林效益监测》项目,依据当地主要土地利用(荒漠化)类型和主要荒漠化治理工程种类,按照典型性、代表性和科学性的设置原则,选择有代表性地段,采用GPS定位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