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二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1.明确有哪些“记叙的角度”。 2.分析不同“记叙角度”的表达效果与作用。 3.能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最佳的记叙角度,力求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1.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记叙文有哪些叙述角度。 [自我核对]所谓叙事视角,是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在记叙文,尤其是在记人的文章中,从人称上说,一般指的就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从观察点、立足点的角度考虑,一般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叙事视角的选择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要受到内容表达与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而切入点的确定则更多地体现了观察、思考方面的侧重点,同时也体现了技巧方面的能力。真正成熟的记叙文应该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进而创造美文,创造精品。 2.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如果把文中的“他”都改成“你”,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歇歇吧,老师 王雅琪 教室里,我们正安静地做作业,我悄悄地瞥了一眼前方,班主任正把头靠在讲台边上,闭着眼,手托着腮“偷偷”睡觉呢!可是,我却没有一丝不快的感觉,我是多么希望,他就这样美美地、好好地、饱饱地睡上一觉…… 他太累了。 早在二年级时,就耳闻班主任的鼎鼎大名,说他教的班有多么多么的优秀,学生成绩有多么多么的好,总之,一切“甜言蜜语”尽归于他了。 很幸运,在如此重要的一年,我成了他的学生。开学第一天,我便见识到他的“强悍”了。早晨6:10,他便站 在教室门口,“迎接”我们进教室。早自习,他坐在讲台前陪我们。午休时,他必定是到了13:45才带着倦意离开教室。下午,一切照旧。晚上,当其他没有晚自习的班主任早已回家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最后一节晚自习课,他又来到教室陪我们,直到下课。本来应该抓紧时间的是我们,可是,他却似乎比我们更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赖”在教室,“赖”到晚上10点,却仍觉得不够似的。接下来的两个月,几乎天天如此。 记得他曾经跟我们说过:“我曾经为了减肥,连续几个月坚持步行到学校,不吃荤菜,我减了30斤。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什么事,只要想做,就一定会做到。我会继续坚持,我要让你们从我身上学到,什么叫坚持,什么叫抓紧时间。”真的,他做到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坐在教室里,他还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座位—— 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他始终放心不下他心爱的学生们。他整日皱着眉头,不是因为心烦,而是在给他的学生想主意——怎么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在以身作则。没有人是天生的“无敌金刚”,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要感化我们,引导我们,让我们能更有把握地面对高考。 可能是因为真的太累了,那天晚上,他竟在全班同学们面前打起了盹,我们都相视一笑,教室里变得更加安静了。 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斗志昂扬,心中充满了力量。我看到了教师的伟大,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自我核对]这篇习作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和空间,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它可以对人物场景做外部观察,也可以进入人物内心直接展示众多人物的心理。作者选择高三班主任作为写作对象,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认真负责、执着坚持的教师形象。文章还具有生活味,作者多使用口语,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实的现场感。文中的“他”也可以改成“你”,以增强亲切感。但换后因受“我”的限制,不仅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也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和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 写作时,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或者第三人称叙述,应该从用哪一种人称叙述来处理材料、表现主题最有利的角度来考虑。而且不管采用哪一种人称叙述,都必须事先确定好,并且贯穿文章始终,做到前后人称一致。否则,叙述人称比较乱,就会条理不清,影响文章中心或主题的表达。 【与你交流】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如: 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   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美中不足的是,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