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注重从方言语汇中探寻古音遗迹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乔全生)
提要 晋方言所反映的古音遗迹有的是显性的,成片的,有规律可寻的,往往通过单字音的调查就可以获得,如入声。有一些古音,属于隐性的,个案的,必须透过特定的语汇环境,通过不同方言点的比较,运用音韵学的眼光才能分辨出来。语汇是常挂在人们口头喜闻乐见的形式,代代相袭,口耳相传,对古音起了凝固的作用,使保留的古音不易改变,因此,探寻古音遗迹必须注重语汇调查。本文就所见的山西俗语分别从声、韵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 方言 语汇 古音
李荣先生于1987年将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晋方言成为全国汉语十大方言之一,区分的主要标准是晋方言保留入声(包括入声韵和入声调)。入声是晋方言保留的大面积、成系统的古音。这种古音是显性的,成片的,有规律可寻的,它往往通过单字音的调查就可以获得。晋方言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古音,属于隐性的,个案的,通过单字音往往调查不出来,必须透过特定的语汇环境,通过不同方言点的比较,运用音韵学的眼光才能分辨出来。语汇是常挂在人们口头的喜闻乐见的形式,代代相袭,口耳相传,对古音起到了凝固作用,使保留的古音不易改变,因此,探寻古音遗迹必须注重语汇调查。
某些古音遗迹只残留在个别方言的个别语汇之中,如:洪洞、临汾方言中表示人脸部浮肿的[???21]这个音就保存在“[???21]眉处眼”这个当地成语中。临汾、洪洞、汾西、临县的“肥”,单念时,今已不读[?i24],只有在当地谜语“一对媳妇等等齐,吃肉轧面不得肥[?i24]——筷子”(汾西)、“弟兄二人等身齐,香油好面吃不肥[?i24]——筷子”(临县)和儿歌“茄子皮,瓠子泥,哪个狗娃吃得肥[?i24]”(临汾)中才有这个读音。有的语汇所保留的古音遗迹因时因地不同而略有变异,如:临县儿歌:野喳喳野喳喳尾巴长,引过??? ???织不得容不得娘。运城一带谚语:人生三大事,攒钱盖房娶????24 ???20。临县的[??? ????]和运城的[????24 ???20]中的[???]和[????]均是“媳妇”一词早期的合音,显然[???]比[????]的声母更古老,前者反映“媳”的声母尚未腭化,后者已腭化.但都反映了“妇”读流摄有韵《切韵》时的古老特点。无论通行面大小,都是极富价值的古音现象。现就所见晋方言语汇分别从声、韵两方面分析于下:
一 反映古声母的古音遗迹:
1 古见系字在细音前不腭化的遗迹
新绛歇后语:半夜里哭妗子——想起[????44-12 ]来一阵子。
盂县谜语:一个媳妇子一只眼,圪低圪捞都看见。分音词“圪捞”,本词是“角”,声母为[k],未腭化。
盂县儿歌:盂县四大圪料村:出了东门西崖底,出了南门北娄里,出了西门东宋村,出了北门南坪上。分音词“圪料”,本词是“翘”,声母为[k],未腭化。
汾西谚语:急屁眼猴嫁[???55]不下好汉。
以上反映古见组字在细音前不腭化的痕迹。
忻州歇后语:狗钻到风匣[???2]后儿——回转不开。
汾西谜语:一张木鞋[???24],随拉就来。——抽屉
红匣匣[??24 ??],出啦啦。——辣椒
洪洞儿歌:噔噔噔,年下[??]了,糕儿枣花儿做下[??]了,哥哥剁馅馅[??? ???],嫂嫂做饭饭。
跛跛虫,靸不鞋[???24],过了甘亭是羊獬[???24]。“甘亭”、“羊獬”是洪洞两个相邻的村庄。
临汾谚语:桃吃饱,杏[??53]伤人,李子树底下埋死人。
宁可误了收秋打夏[??53],不能误了存才《挂画》。蒲剧《挂画》是小旦存才的代表作,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新绛歇后语:下[??21-51]林的藕——满眼儿。“下林”为新绛村名。
以上反映了古匣母字未腭化的古读形式。
2 古精组字在细音前不腭化的遗迹
大包片方言多将“脊背”叫[ts?? p?i],而这个读音就保存在当地俗语中。如:
忻州歇后语:铁耙子爪脊[ts??2]背——硬手。
脊[ts??2]背上哩裂子——有身缝。“身缝”谐音“身份”。
忻州谚语:黑脊[ts??2]背养活白肚皮。(农民养活财主。)
山阴谜语:前头是脊背[ts??44 p?i335],后头是肚皮。——小腿。
“脊”为古精母字,读[ts]声母,未腭化。
临县儿歌:野喳喳野喳喳尾巴长,引过??? ???织不得容不得娘,把娘背到山背后,??? ???坐到滚锅头。这里的???是“媳妇”的合音。反映了心母字“媳”读[?]的未腭化的特点。
洪洞儿歌:跟屁眼,跟爷来,相跟[s?24-22 kan ]到茅池里喝茶来。“相”为心母字,读[s?],未腭化。
以上反映古精组字在细音前不腭化的痕迹。
3 古禅母字读擦音的遗迹
洪洞、临汾儿歌: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