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述仅为个人拙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行批评指正。 谢谢!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基原鉴定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基原鉴定 一、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二、中药材品种、品别鉴定与中药材基原——物种的鉴定内涵不同 三、必须重视中药材基原——物种的鉴定,加强中药鉴定学中基原鉴定的内容,保证中药材物种的正确 概 述 中药材资源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作为传统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使用的植物、动物及矿物资源蕴藏量的总和。该资源是大自然和我国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 是我们研究和发展中医药的基础。 概 述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中药材资源12694种之多,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13属、11020种(约占87%),药用动物414科、879属、1590种(约占12%),药用矿物84种(占不足1%)[1]。 概 述 中药基原-泛指中药物种(品种)的基原(来源),包括生物的物种、矿物的物种。现行的药材质量标准和中药鉴定学在各药材来源项下还包括药用部位。 截止目前,具有药材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地方药品质量标准)的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有4700多种[2],《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常用中药材592种、中药饮片809种。 现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就中药材资源物种鉴定与中药材基原鉴定的概念与意义,简述如下: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即应用动物、植物、矿物分类学的知识,对中药材基原的物种进行鉴定,确定中药材基原的动物、植物学名、矿物名。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十七项规定,“药材原植物的科名、拉丁学名的主要参照依据为《Flora of China》和《中国高等植物》等。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动、植物分类学科发展滞后的历史因素,古代的先人没有(不可能有)物种概念,因而在命名药物名称时常常是一药多名。载有365种药品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4/5以上的药物存在异名。如:甘草 一名美草。一名蜜甘。山茱萸 一名蜀枣。乌头 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乌喙[4]。因《神农本草经》系公元前三至四世纪成书,书名据神农氏嚐百草,始创医药的上古传说托名。其内容广泛,搜集古代名著内容较多,故一药多名情况多见。 上述“甘草 一名美草”的渊源即源自《广雅·释草》中:“美丹,甘草也”;上述“乌头 一名乌喙”源自《御览》:“形如乌头,有两支相合如乌之喙,名曰乌喙也。”上述“山茱萸 一名蜀枣”源自《御览》:“一名蜀酸枣”的记载。 草 乌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药物数量的增加,同名异物情况经常发生,如:益母草在全国不同省区有15种以上的名称,东北习称坤草,河北又叫益母菜、四楞草,山东称风轮草,江苏称小胡麻、天芝麻、灯笼棵,浙江叫三角胡麻,广东称益母艾、红花艾,贵州称猪麻,甘肃称全风赶,青海称千层塔,四川称月母草、血母草,云南称益母夏枯,等;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夏枯草在江苏名夏枯球,四川名夏枯花,江西名牯牛草、榔头草、京枯草、灯笼头草、棒头草,上海名茶浪头、牛奶草,浙江名大头花,安徽名花鼓槌,江西名南夏枯草,福建名檬槌花、檬栀花,河南名牛低头,广西名紫草花,等30多种不同的名称[5]。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地域分为大陆、海洋和湖泊,大陆又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地跨热带、亚热带、寒温带和温带四个气候带,东西南北气候差距明显,环境有所不同,各方都有各方适宜生长的植物、动物药物与分布的矿物药物。民族有56个之多,不同的民族对同一种药物称谓有所不同,医药学家在编著本草书籍和现行的地方药品标准中客观体现了这种情况。 中药材资源与中药材基原 ——物种的鉴定方法相同 如山药,全国各地的山药药材商品除《中国药典》收载的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bunb. 的干燥根茎外,湖南和福建等地还以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 alata Linnaeus或褐苞薯蓣Dioscorea persimilis 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