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0 年 第40 卷 第12 期: 1725 ~ 1732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尺度转换规律与同步反演作物播种面积和叶面积
指数
*
范闻捷, 闫彬彦, 徐希孺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北京 100871
* E-mail: fanwj@
收稿日期: 2009-10-27; 接受日期: 2010-0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9AA12Z14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编号: 2007CB714402)和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资助
摘要 遥感作物估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中国田块破碎程度较高, 在中低分辨 关键词
率遥感图像上混合像元所占比例很高, 混合像元信息分解问题成为中国实施遥感作物估产必 尺度转换规律
遥感作物估产
须克服的首要难题. 本文基于尺度转换规律, 针对混合像元, 提出了一个同步反演作物播种面
同步反演
积和叶面积指数的新方法. 为解决作物的二向性反射及滤除土壤背景干扰的问题, 采用了准 播种面积
确、简便的作物冠层反射率模型, 利用高光谱优选波段的二阶微分方法很好地滤除了方向性和 叶面积指数
背景的干扰. 选择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为试验区, 区内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 以2008 年7
月15 日的Hyperion/EO-1 30 m 分辨率的高光谱数据为基础, 通过将反射率值取平均的方法获
得分辨率分别为180 和1080 m 的图像, 构成多尺度遥感图像系列, 通过尺度转换规律反演计算
了 1080 m 分辨率图像上每个像元的播种面积和平均叶面积指数. 用 2008 年 8 月 10 日的
SPOT-5 10 m 分辨率多波段图像的分类结果作为近似真值, 验证了播种面积的反演结果, 结果
表明以这一方法获得的农田空间分布规律与验证值一致, 反演误差近似正态分布, 误差在
−0.1~0.1 之间; 并用地面实测的85 个LAI-2000 测量点配合手持GPS 定位对平均LAI 的反演结
果进行了验证, 反演平均LAI 的标准差为0.34, 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遥感作物估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然 义为地表单位面积柱体内叶子总表面积的一半与柱体
而中国的农田田块破碎程度较高, 在中低分辨率遥感 底面积之比值[1]. 它是描述作物长势的关键指标[2~5],
图像上混合像元所占比例很高, 如果以混合像元为单 也是单产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6]. 如果将一个混合像
位, 按照图像分类结果去估算作物播种面积, 那么混 元的信号当作一个单一的信号来反演 LAI , 那么反演
合像元的存在显然使作物播种面积的估算难于精确. 的结果将显著偏离实际值. 所以, 混合像元信息分解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和作物播种面 便成为在中国实现遥感作物估产的首要难题.
积是遥感作物估产的两个重要参数. 叶面积指数的定 事实上, 混合像元信息分解可以用一个线性矩
引用格式: Fan W J, Yan B Y, Xu X R. Crop area and leaf area index simultaneous ret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容量—历届形成性评量含A班及共谱乐曲区低中高年级.doc
- 宽容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PeacefulMind.ppt
- 宿豫区工程建设项目直接发包登记表2015_2_261.doc
- 密西西比三角洲甚低角水下斜坡上的崩解向源滑坡-海洋石油.pdf
- 密闭式凝结水回收装置规范设计与节能计算方法-高效节能真空干燥机.doc
- 富锂锰表面超临界CO2辅助包覆磷酸锰锂及其电化学性能.pdf
-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pdf
-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雪.pdf
- 寒流暖流3洋流的成因-眉山外国语学校.ppt
- 对一个太阳风暴及其行星际和地磁效应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