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时频分析与诊断-中兴大学机械系.doc

机械系统时频分析与诊断-中兴大学机械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立中興大學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 (course name) (中文):機械系統時頻分析與診斷 (Eng.):Time-frequency Analysis on Machinery Diagnosis 開課單位 (offering dept.) 機械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課程類別 (course type) □必修 ▉選修 學分 (credits) 3 授課教師 (teacher) 吳天堯 選課單位 (department) 機械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授課語言 (language) 中文 開課學期 (semester) 上學期 課程簡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將教授各項時頻分析方法,包括短時傅立葉、小波分析與希爾伯特黃變換等方法,對機器振動訊號進行分析,藉以識別軸承、齒輪以及主軸之各項動態特徵,並依據特徵狀況來診斷機器之運行狀態與可能之部件損傷。 先修課程名稱 (prerequisites) 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關聯配比(%) (relevance of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re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目標之教學方法與評量方法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for course objectives) 課程目標 核心能力 配比(%) 教學方法 評量方法 授課內容(單元名稱與內容、習作/每週授課進度/考試進度、備註) (course content and homework/schedule/tests schedule) 授課進度與內容(週次、單元名稱與主題、作業/考試、備註) (course content and homework/tests schedule) 週次(week) 課程單元或主題 (subject and content) 作業或報告 (homework) 考試 (tests) 備註 (remark) 一 傅立葉變換、傅立葉頻譜 二 短時傅立葉時頻譜、小波分解、小波變換 作業(1) 三 經驗模態分解 四 集成經驗模態分解原理 作業(2) 五 固有模態函數之正交性與完整性 六 瞬時頻率--解析訊號、正常化希爾伯特變換、跨零點週期 七 時間-頻率譜、邊際頻譜 作業(3) 八 機械振動之量測原理 九 機械元件之故障特徵--齒輪 作業(4) 十 機械元件之故障特徵--軸承、 十一 機械元件之故障特徵--主軸異常之特徵頻率 作業(5) 十二 特徵統計量值--方均根值、傅立葉譜幅值、偏度值(skewness)、峭度值(kurtosis)、邊際譜峰值分佈 十三 振幅調制與頻率調制現象、非線性振動 作業(6) 十四 旋轉機械之階次追蹤分析 十五 時間-頻率域與角度-階次域之特徵變換 作業(7) 十六 實例研究(1) 十七 實例研究(2) 十八 期末計畫報告 學習評量方式 (evaluation) 讀書報告:40% 課堂參與:15%  作業:45% 教科書&參考書目(書名、作者、書局、代理商、說明) (textbook other reference) 教科書: J. I. Taylor, The Vibration Analysis Handbook: A Practical Guide for Solving Rotating Machinery Problems (2nd ed), United Kingdom: Vibration Consultants, 2003. T. A. Harris, Rolling Bearing Analysis, 4E, John Wiley Sons Inc. NY, 2001. 參考書目: Michael Greenburg,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2/e Pearson Education, 1998. N. E. Huang and S. S. Shen, 2005, Hilbert-Huang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s,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al Sciences-Vol. 5, World Scientific N. E. Huang, Z. Shen, S. R. Long, M. L. C. Wu, H. H. Shih, Q. N. Zheng, N. C. Yen, C. C. Tung, and H. H. Liu,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