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pdf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 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 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代庆明,胡 林 (四川二滩国际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摘 要:在隧道洞 口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 良地质条件,为提高安全性,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必要时需要 根据情况及时对设计作出适当优化。本文以云南大保公路大箐隧道洞口工程为例着重介绍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洞K1的设计 与施工。 关键词:不 良地质条件;公路隧道;洞 口;设计;施工 中图法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3—9805(2010)02~0048—04 q)Nlo。~30。ESEL30。~40。、②N10。~30。ENW 1 前 言 L25。~35。、~sNWL75。~85。、@N70。~80。ESE L45。~55。四组裂隙为主,裂隙面均充填有连续次 云南大理一保 山段高速公路 (国道主干线 生泥夹岩屑。其中①、②、③组裂隙组合形成左上部 GZ65)全长 166km,东连省会城市昆明,西接国家级 两处危岩体,③ 、④组裂隙组合形成纵向正 “人”字 口岸城市瑞丽,是通往云南滇西地区的运输主动脉。 形块体,近于洞轴线平行,对坡体和洞顶稳定极为不 全线位于云南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南段,海拔 l190 利。下行线则以@Nso。ESEL30。、②SNW /55。、 ~ 2482m,地形横坡陡峭,起伏高差较大,工程艰 ③NL80。~90。W NEL65。~75。、④N55。ENW 巨。大箐隧道则是该路段中重要的咽喉工程,隧道 _/_74。四组裂隙为主,裂隙面均充填连续次生泥夹岩 采用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总长 3121m(上行 屑。其中①、②组裂隙组合构成正 “人”字形块体, 线)/3098m(下行线),净宽10.9m,净高7.2m。 对仰坡稳定极为不利;④组与洞轴线近于平行,对顶 拱及边墙稳定不利;③组裂隙与仰坡平行,对仰坡稳 2 工程地质条件 定不利 隧道洞 口(北端)处于V字形河谷内,有一条箐 3 设计及优化 沟穿过,坡陡谷深,坡度 50。一70。,该区地质构造复 杂,断裂、次生断裂发育,构成了较差的地质环境。 3.1 原设计方案 岩石软弱破碎 ,断层发育,力学强度低 ,具有较强的 3.1.1 洞 口布置形式 崩解性、软化性、透水性差 。 上/下行线洞 口均选取穿越河谷与隧道轴线正 上行线K436+611~656和下行线 K436+605 交或基本正交型方案,由于需要通过坡洪积碎石土 ~ 646段 由褐、浅灰色亚黏土和松散 一中密、潮湿 ~ 层,为减少洞 口开挖对山体造成的扰动,洞口设置了 饱和的碎石土组成,为滑坡堆积物。上行线 K436+ 一 定长度的明洞。 656~678和下行线K436+646~666段主要为浅黄 (1)明洞:上行线为 K436+611~645,段长 色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有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砂 34m;下行线为K436+605~630,段长 25m。 岩单层厚一般 1—3m,粉砂岩单层厚度 6~15cm,层 (2)暗洞进 口位置 :上行线设在 K436+645,下 内劈理发育,局部有遇水软化、泥化现象。岩体风化 行线设在 K436+630。 卸荷强,以裂隙块状结构为主,岩石产状为 SNW 由于河谷内的箐沟穿越明洞,涵洞与洞门交汇, 80。。受F断层影响,岩体裂隙较发育,上行线以 相互之问干扰较大,一旦涵洞因施工一侧坡体被挖 除,会对明洞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