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的税种知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1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主要税种讲解 一、税种分类 1. 流转税类: a. 种类: 增值税、消费税、 营业税、关税。 b.流转税的特点 负担间接--纳税人与实际负税人往往不同一; 负担率累退--收入越高其收入与纳税的比例越低低; 征收简便--计税依据简单明了、计算方法简便易行。 2. 收益所得税类: a. 种类: 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农(牧)业税 b特点: 负担直接--税负一般不会转嫁; 负担率可累进--在累进税率下,收入越高税负越重; 税收收入有弹性--经济增长率高、收入高,税收收入多,反之,税收收入少; 征管较复杂--计税依据变化大,且要经过较复杂的程序归集、计算,由于税负直接,征收阻力较大。 3.资源税类: 资源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耕地占用税 土地增值税等。 4.?? 财产税类: 房产税 契税 车船使用税 遗产税等 5. 行为目的税类: 城市维护建设税 印花税 屠宰税 牲畜交易税 集市贸易税等。 财产、行为目的税类的特点: a.收入零星分散; b.税源变化大、流动性强; C.征税难度大、成本高,要求征收手段丰富; d.一般作为地方财政收入,划归地方政府管理。 二、增值税介绍: 1. 增值税的一般理论。 增值税是一个新型的税种,有 着丰富的理论内容,主要有: A. 增值税的产生和发展 a. 增值税产生和发展概况: 1954年产生于法国。在此之前,法国实行的是道道环节征收的营业税,为了克服此税的重复课税问题,推出了增值税。 几十年来增值税的推行虽然有阻力,但还是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税种,已有100多个国家普遍推行增值税。 1979年开始了增值税的调查测算和可行性研究,并于下半年首先在机器机械和农业机具两个行业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三个产品进行试点; 1980年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提出试行增值税; 1984年正式在机器机械和化工行业推行增值税; 1994年主要在货物商品领域全面推行较为规范化的增值税。 虽然在短短几十年中,增值税就发展为世 界性税种,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讨 论实行增值税问题,由于考虑到推行增值 税可能会引发物价上涨、政府财政膨胀等 问题,至今没有推行增值税。但增值税的 发展趋势十分强劲,有人坚信上述国家迟 早会推行增值税。 B. 增值税及增值额的含义; 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 增值额:从商品价值构成来看是指新创造价值;从社会产品价值组成上看其相当于国民收入,即w-c=v+m ;从某一生产环节来看是指这一生产环节的销售收入大于其购买商品金额的差额。 C. 增值额的计算:。 加法—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新增价值之和。即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加利润、利息等等; 减法—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减去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零配件、固定资产等等。为便于征收管理,一般采用减法,又名扣除法。 D. 增值税的类型: 由于扣除范围的不同,增值税又分为: 生产型:扣除范围仅限于外购c中的流动资金; 收入型:在生产型的基础上允许扣除当期固定资产折旧的金额; 消费型:在生产型的基础上允许扣除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的金额。 E.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扣额法:销售收入减去外购商品货物等价值后的余额×税率: 即(w-c)×税率%; 扣税法:销售收入×税率-外购商品货物等价值×税率: 即w×税率-c×税率 (销项税-进项税) 2增值税的优越性: (1) 克服重复课税,鼓励专业化生产。 所谓重复课税,是指在对商品或劳务流转额全额(W)课税的过程中,出现的对上一环节已课税部分在本环节再次课税,亦即对本环节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中的c部分的重复课税。 增值税最突出的优点就在于克服这种重复课税。 A.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价值构成分析: 商品或劳务流转额的价值组成可表示为: W = C + V + M W:商品或劳务流转额; C:上一环节转移过来的价值,亦称为物化劳动; V:本环节新创造价值,亦称为活劳动价值; M:本环节新创造价值,亦称为剩余劳动价值。 B. 价值补偿角度分析: C + V

文档评论(0)

huhuaqiao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