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课时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pptVIP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课时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精选 1.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D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史料)和推论能力。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由此可以判断商代有可能出现了牛耕,故选D项。有“牛骨”不能完全说明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是祭祀用品,A项错误;《诗经》反映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历史,冉耕是春秋时期的人物,B、C两项排除。 真题精选 B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两项错误;D项材料无从体现。从题干“一整套铁农具”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选B项。 真题精选 3.(2014?海南历史)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C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并以此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 真题精选 4. (2014?重庆文综)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真题精选 5. (2014?山东文综)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C 真题精选 6.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B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强调的是从宋代到明代棉纺织业发展的总体原因,因此要从元明两代出现的因素剖析。元代的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棉纺业的发展,故选B项。A、D两项是明代的现象,C项不是元明两代特有的现象,故A、C、D三项排除。 核心探究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提示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 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3: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 问题4:从材料四的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哪些显著特点? 提示4:自南宋至清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依然采用传统的牛耕技术,说明农业生产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核心探究 【主题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 再现商鞅变法举措的砖画 核心探究 材料三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汉书·武帝本纪》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征? 提示1:材料一表明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土地所有权归周王,本质上是最大规模的周王私有。 核心探究 问题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 提示2:在春秋时期,井田制已遭破坏,出现了土地个人私有的现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通过“废井田,开阡陌”,从制度上、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明确了土地私有制。 问题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3:西汉时就已存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并引起统治阶层的关注。 核心探究 【主题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 材料一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核心探究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