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之二)
李工真 
【作者简介】李工真,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武汉 430072) 【关 键 词】美国/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移转 纳粹暴政下的文化清洗运动,使美国知识界的领导人看到了通过接受德国流亡科学家来发展美国科学的良机。他们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美国私人性资助团体一起采取种种措施,化解了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对外来科学家的恐惧症”,为接受德国流亡科学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纳粹德国战前扩张政策的成功以及战争初期“闪电战”的速胜效应,制造出了事关生死的威胁力,迫使绝大多数德国流亡科学家彻底放弃了继续留在欧洲诸国的幻想,并与来自欧洲沦陷国家的流亡科学家一起,形成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流亡美国的高文化素质难民潮,从而完成了20世纪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最具历史意义的洲际移转。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     四 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方向的转变??? 众多的美国援助组织中,洛克菲勒基金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它是早在1920年代就盯上了最有价值的德国科学家的惟一基金会组织,也是能为流亡科学家提供最多资助的美国基金会组织,因而在这场援救流亡科学家的行动中,它对德国局势的看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与1933年5月以来各国自发建立的所有援助组织不同,这些组织在这个陌生的领域里或多或少只是在“即兴作曲式地”进行它们的工作,而洛克菲勒基金会采取的步骤,却在继续自1920年代以来就一直进行的研究计划。它不仅掌握了有关欧洲、特别是德国科学家、尤其是社会科学家个人的详细情报,而且在它设在巴黎的办公室的帮助下,支配那些有组织的援助机构。例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巴黎办公室领导人约翰·范·西克勒(John van Sickle)在认识了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威廉·贝弗里奇几天后,就在英国推动了“学者援助委员会”的建立。(注:John van Sickle/RF Paris to Central New York, 5. 1. 1933, RFA, Record Group 2, 91/725. )??? 洛克菲勒基金会设立于20世纪初,洛克菲勒石油王朝为此投入了2.5亿美元,仅每年的利息就达800多万美元。(注:Claus-Dieter Krohn, op. cit. , p. 41. )在最初的20年里,它几乎一直是排他性地资助医学、尤其是热带病学研究,192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渐对现代社会科学产生了兴趣。利用它的捐款,这家基金会先是在美国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后又在欧洲,首先在德国资助了大量的科研项目。该基金会1933年6月20日的一份报告显示:从1929—1933年,它总共为社会科学研究投入了1780万美元,其中有约83万美元为下列目的投向了德国:(注:Report on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ctivities in Germany-Social Sciences, 6. 20. 1933, RFA, Record Group 1. 1, 717/7/36. )资助柏林、基尔、海德堡和慕尼黑的图书馆137500美元;资助各高校研究所的研究金额共为239000美元(其中汉堡国际法研究所20000美元,海德堡社会科学研究所60000美元,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30000美元,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000美元,柏林政治高等学院110000美元);跨大学的研究奖学金150000美元(其中人类学研究125000美元,国际关系研究25000美元);奖学金4150美元;56份前往外国为期2年的访问学者奖学金300000美元。??? 在魏玛共和国末期,洛克菲勒基金会巴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便开始有规律地巡游德国,在仔细考察德国大学的过程中,关注着德国社会科学界已取得的成就。(注:Claus-Dieter Krohn, op. cit. , p. 42. )大量有关这类收集信息的旅行报告,不仅为观察纳粹夺权准备阶段中德国高校的政治气氛以及知识分子状况提供了一个精确的视角,而且还显示出,基金会派往巴黎的代表已经在寻求资助什么人、并按什么标准来进行资助。这些代表个个都是行家,其中不少人自己就曾在德国和欧洲读过大学。例如,跨大学的人类学研究项目就曾得到过资助,其目的在于证明:“那种为纳粹主义宣传以及它的知识分子帮手从科学上视为合法的种族学有多么荒唐”。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对“德意志教授协会”的一再批评:“这种‘老年化的绅士协会’,只是在根据自己的专横,为那些油滑地适应保守主义的后继者提供着一种机会。在社会科学中,通过这些老教授,普鲁士官僚主义的思想传统得到了继续,而科学被哲学上的空想所混淆,正如在经济学中还一直有着极大影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