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明代的汉赋评点
摘要:汉赋评点在明末万历崇祯年间迅速兴起,它们存在于《文选》评点、史书评点或者专门的辞赋评点著作中。这些评点文字或交代作赋背景和缘由,或进行文字校勘与语词考释,或品赏佳句隽语,或挖掘赋意赋境,或分析艺术结构,或揭示赋作风格并给予文学史定位。总体上看,这些评点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语言精练,意味隽永,有效地促进了汉赋在明末文人中的普及与传播,对清代的诗文评点和文学研究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汉赋;评点;明代;孙鑛;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3—0158—08
文学评点也叫评点文学,是一种文学批评与文学作品同时出现、互相配合的文学形态。成功的文学评点能够对读者的阅读接受进行有效的提示和引导,从而提高阅读者的阅读效果和文学品位。中国古代的文学评点源于唐朝,形成于宋代,降至明朝末年而臻于全盛,出现了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孙鑛、袁宏道、陈仁锡等一系列评点大家。“从万历中期到明末这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一些有知名度的作家都有评点文学方面的著作,即使是一些不知名的作家或身居高位的显赫人物,也热衷此道。”①受此风影响,汉赋评点也在明末迅速兴起,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汉赋研究史增添了一朵奇葩。
一
明代末年的汉赋评点,主要有以下三种存在方式:第一种是依赖《文选》评点而存在,如孙鑛评点、闵齐华注释《文选》30卷,邹思明删评《文选尤》14卷,郭正域《选赋》6卷等,在评注《文选》诗文时对所收录的汉赋名篇也进行深入研究并精心批注,价值较高;第二种则依附史书评点而产生,如凌稚隆《史记评林》130卷、《汉书评林》100卷就评点了两部史书所载录的汉赋作品;第三种是专门的辞赋评点,如俞王言《辞赋标义》18卷,袁宏道、王三余《精镌古今丽赋》10卷,陈山毓《赋略》56卷等,编者亦评点了其中所收之汉赋。下面即以时间为序,略作介绍。
(一)《史记评林》130卷、《汉书评林》100卷,明凌稚隆编,明万历初年刻本。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万历时贡生,著名学者、出版家凌濛初(1580—1644)之父。著有《春秋左传评注测义》70卷、《五车韵瑞》160卷、《名公翰藻》52卷,此外尚编刻《史记评林》、《汉书评林》、《史记纂》、《万姓类苑》、《文林绮绣》等。其中万历五年(1577)所刻《史记评林》130卷,对《史记》所载录的贾谊、司马相如两家6篇赋进行评点,镌于眉栏,主要是征引倪思、尤瑛、王鏊、高仪、余有丁、杨慎、马汝骥、董份等十余人言论,亦偶有个人按语评断。李光缙对此书有增补,增补本刻于万历中叶,现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本。万历十一年(1583)所刻《汉书评林》100卷,评点贾谊、司马相(二)《文选纂注》系列评本,张凤翼注,书商汇评,明万历年间刻本。长洲人张凤翼所撰《文选纂注》12卷,初刻于万历八年(1580),颇受读者欢迎。建阳书商余碧泉于万历十年(1582)重刻此书时,于书眉镌刻大量评点,大都是假托名人的言论。万历二十四年(1596),余碧泉又刻《文选纂注评苑》。此后还出现了题为郑维岳增补、李光缙评释的《鼎雕增补单篇评释昭明文选》,标名恽绍龙辑评的《文选纂注评林》,其实皆由余碧泉刻本衍生而来,眉端所镌评语亦与余刻本多有重复,它们共同形成了《文选纂注》系列评本。这些由书商炮制出来的《文选》评本,尽管“渗透着浓烈的商业气息,内容大多乏善可陈”,但是,其“随感而发的鉴赏评析类评语又对后世的文人型评本有一定启发意义”②,也可见出商业操作对汉赋评点的有力推动。
(三)《辞赋标义》18卷,题“海阳俞王言皋如标义,金溥次公参订”,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休宁金氏浑朴居刻本。俞王言,字皋如,明徽州府休宁县(古称海阳,今属安徽省)人,大约出生于明末嘉靖年间,活动于万历年间。其《辞赋标义》18卷,是一部较早的以评点辞赋为主的专体文学总集。该书辞、赋并选,其中卷一至卷六选楚辞;卷七至卷十七编选汉魏六朝赋,皆是以赋名篇的作品;卷十八选录不以赋名篇而近乎赋者,藉以考察赋体之旁衍。主次分明,源流判然,处理十分妥当。该书共选汉赋36篇,对抒情赋尤其青睐。《辞赋标义》的排印格式比较特殊:宽行与窄行并行排列,宽行以大字刻印赋之正文,右侧窄行则以小字刻印注释。正文与注释随处可以对照,这样既不妨碍文气的贯通,又有必要的释语以解决语言疑窦,设计颇为巧妙。偶有较长的注释则刻于天头,但比章段分析低一格,以示区别。正如该书《凡例》所云:“将字句之义标训在旁,章段之义标训在上。其有事多,旁不能尽者,亦间标列上方,取低一字为别,仍分句读断裁。”这种“标义”的格式在汉赋评点史上尚属首见,应是俞氏独创。
(四)《赋海补遗》28卷、附录2卷,题“沛国子威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