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热爱。它不但成了人民群众饭后茶余、田间地头谈论的重要话题,更为后世的戏剧、电影以至电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最重要的一点不能不说是与书中对战争的大规模描写有关。它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并充分根据人物的出身、地位、历史条件等赋予人物活的语言和行动,进行了生动具体地描绘,使其性格一步步完整、充实、鲜明。致使它成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对后世的农民革命战争起到了教科书的作用。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所写的大小战争多达40余次。全书以三国之争为主要故事脉络,以魏、蜀、吴三国树“王道”、争正统、抢智能之才,最终以战争的手段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为描写重点。它在一派“落曰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氛围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用形象、艺术的手段,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及其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 那么,它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都有哪些呢? 一、以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古代战争的客观规律,是小说的一大艺术特色。 小说战争描写体现了以“人谋”为成败关键的原则。作者在第三十八回借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口向刘备点明“三分天下”的大计时说:“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人谋即战略战术的正确安排。在小说数量众多的大大小小战争描写中,最终获胜的一方,必是主将运用了正确的战略与战术,战前戒骄戒躁,审时度势,谨慎用兵的结果。 书中并不直接描写人物在战场上的具体活动,也不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战场上的风云盛况,而是采用侧面反映和衬托、折射等手法,极力描写敌我阵营在战前的谋略布局和战术比拼、天时地利人和的顺逆、主将的性情、兵情强弱的分析、战争物资的准备等等,使读者不必读到最后的结果,就已对战争的过程和双方的成败了然于胸。现在就以文中规模较大的赤壁之战对此作具体的分析。 孙刘联盟 赤壁之战小说用了整整八回书的篇幅来描写这场战争。首先用了两回书来写孙刘联盟的缔结,这就是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44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当时的形势是:曹操平定北方以后,挥师南下,军力十分强大,东吴和刘备都无力单独抗曹,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取胜的可能。当时孙吴内部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出现了主战(以鲁肃为代表)和主和(以张昭为代表)两派,意见相持不下,而主帅孙权却是犹豫不决。诸葛亮过江的目的就是要说服孙权下定抗曹的决心。诸葛亮不仅了解到孙权有害怕曹操的一面,而且还了解到他不甘心投降曹操的另一面。因此,诸葛亮对孙权的了解比孙权的谋士鲁肃对自己主公的了解还要深刻全面。基于这种了解,诸葛亮确定对孙权的办法是:“只可激,不可说”。他是有意采用夸大曹操实际军力和突出曹操挥师南下的目的在消灭东吴,并故意劝他投降曹操的方法,来激发起孙权不甘心投降曹操的一面;而在孙权基本上下定了抗曹的决心以后,才具体地向他分析了曹军远来疲惫,北军不习水战和不能得到荆州人民的拥护等重大弱点,以帮助他正确认识形势,进而坚定他抗曹的决心和信心。 以后孙权的决心又发生了动摇,从而引出了赤壁之战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周瑜。因为孙权之兄孙策临终时曾经留下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因此,孙权是否能最后下定决心抗曹,周瑜的态度就十分关键。诸葛亮深知周瑜此人虽然很有军事才能,但心胸狭隘,对个人利益看得极重。因此也采用了“智激”的方法,也是极力劝他降曹,但针对他的特点,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他对周瑜说,如果投降了曹操,对周瑜来说,一“可以保妻子”,二“可以全富贵”,并佯装不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故意说曹操举兵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要得到江东二乔(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劝周瑜主动献出二乔,作为向曹操投降的献礼。周瑜听后勃然大怒,大骂:“老贼欺吾太甚!”便下定了抗曹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智慧是建立在对人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他对孙权和周瑜用的都是智激的方法,可是却针对两个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性格和当时面对战争时的心理,因而具体内容又很不一样。 这些描写只是赤壁之战的准备阶段,但对于战争的全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整个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瑜计杀蔡瑁、张允两员水军都督 整个赤壁之战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曹操素以奸诈闻名,他是非常聪明的(这在官渡之战中就有突出的表现);但在这场战役中,东吴方面年轻的统帅周瑜却比他更聪明;而只居于幕后并没有在前台指挥、却能统观全局、起到一种举足轻重作用的诸葛亮,则又远远高出于曹操和周瑜之上,成了智慧的化身。 这次战役也是以至弱对至强。曹操在统一北方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