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河谷的古老文明—— 数学的萌芽.pptVIP

源自河谷的古老文明—— 数学的萌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源自河谷的古老文明—— 数学的萌芽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李林波 主要内容 1、地理与历史概况 2、楔形文字解读 3、古巴比伦数学史料 3.1 记数法 3.2 开方 3.3 数表 3.4 几何 3.5 代数 4、总结  汉姆拉比(Hammurabi)王朝(公元前1795-1750 年) 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法典——《汉姆拉比法典》。法典被刻在一块8英尺高的黑色石碑上,石碑于1901年才被发现。 如果法官判错了案,他将永远被剥夺做法官的权利,并被处以重法;做伪证者将被处以极刑;所有犯有重罪者都要被判以死刑。造房子的人如果没有把房屋建好,导致房屋倒塌,房主死亡,则他将被处以极刑。如果房主的儿子死亡了,那么建房者的儿子要抵命。只有一种方式被告有可能免于一死:允许他投入幼发拉底河,如果滚滚激流将他冲到岸边,结果他没有被淹死,那么他将被宣告无罪;如果淹死了,他就是有罪的。 自公元前24世纪中叶阿卡德人第一次入侵建立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前2230),以后又有阿摩利人、加喜特人、赫梯人、埃兰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等相继等上统治舞台。但是,另人惊讶的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民族纷争中却维系着高度统一的文化,史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楔形文字的使用可能是这种文化统一的粘合剂。 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 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其顺序是: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巴比伦王国时期 亚述帝国时期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 波斯统治时期——大流士 塞琉西王国时期——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 2、楔形文字解读 17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瓦莱(Pietro della Valle,1586-1652)探访波斯西南部的设拉子(Shiraz),它的东北有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废墟,那是古代大流士宫殿的遗址,他把墙上的楔形文字摹写下来,带回欧洲。但是长时间没有人能够认识。 格雷特芬德是德国格丁根的一位教古典语文(希腊、拉丁)的中学教师,他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 从1802年起揭穿了一部分秘密。 1837年出版《波斯波利斯楔形文字新解释》(Neue Beitrage zur Erlauterung der persepoolitanischen Keilschrift),开辟了楔形文字研究的道路。 19世纪70年代,在今伊朗西部克尔曼沙拉附近发现了贝希斯敦(Behistun)石崖,上面用三种楔形文字记载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战功,这三种文字是古波斯文、巴比伦文和埃兰(Elam)文。对波斯文的知识致使人们揭开巴比伦文字的奥秘。 50多万块泥板,从产生的年代来看,分属于三个不同的时期: 第一期是苏美尔文化末期——公元前2100年前后; 第二期是巴比伦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800-前1600; 第三期是新巴比伦直到塞琉西王国时期——约公元前600-前200年。 对泥板文书中数学内容的解读则一直到1926-1950年才取得突破。从内容看,几十万块泥板中确实属于数学的只有300块左右,而其中约200块是数表,包括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和立方表。 1935年-1937年,诺伊格鲍尔(Otto Neugebauer,奥地利-美国科学史家)出版三大卷的《数学楔形文字泥板》用德文翻译并注释,常简称为MCT. 3、古巴比伦数学史料 3.3 数表 在300块数学泥版中,约有200块载有数表:乘法表、倒数表、平方表、立方表、乘方表、平方根表、立方根表。 地质学家W· K· 劳夫特斯于1854年发掘出两块泥板(称为森开莱泥板)其中一块上面刻着一个数列,用现代符号来写,前七个数是1,4,9,16,25,36,49.显然这是一个自然数平方的数列.49以下自然应该是64,81,….但记载的却是1· 4, 1· 21,…到58· 1.这个问题只有在六十进位记数制中才能得到妥善的解释:   1· 4=1×60+4=64,   1· 21=1×60+21=81,   58· 1=58×60+1=3481=592. 一元一次方程 一块石头,加上它的1/7,得到一个重量,在这个重量之上再加上它的1/11,得到一马那(mana,重量单位)。问这块石头原来有多重? 二元一次方程组 3.5 几何 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棱柱、平截头方锥等一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 圆面积通常被取作为半径平方的三倍,因此圆周率取为3。后来在另一块泥板上发现有时也用3又1/8作为圆周率的值。 一块Susa泥版上有这样的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分别为50、50 、 60, 求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哥伦比亚大学所藏Pli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