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宋时期以理学形式变异元明则以变异求其发展 表现有五: 一、禅僧以帝师参政; 二、崇尚神通而助长迷信; 甚至宣淫宫中,号称 秘密大喜乐禅定; 三、禅化之全真道; 四、禅净双修之念佛禅; 五、儒释结合之阳明禅。 禅化之全真性命双修的新道教哲学 由重玄而性命双修,是盛唐前后道教的普遍现象。中晚唐道教内丹派的兴起。内丹重修性和知本。修性或称还虚,在五代宋初由陈抟归结为炼精化气,炼气成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终极之境。此后内丹派大都不离这个宗旨。 知本则是对本体的把握,也就是内丹派修证的哲学依据。 陈抟——王重阳、张紫阳——丘处机 陈抟弟子张伯端、王重阳,全面继承陈氏玄默修养,锤炼精气神的内丹思想,兼包并容禅门识心见性之说,彻底摆脱符咒章醮之虚妄,为道教哲学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时人誉之:南紫阳,北重阳。 北方继起者为全真七子。 陈垣先生《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全真之初兴,不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一隐修会而已。世以其非儒非释,漫以道教目之,其实彼固名全 真也。若必以为道教, 亦道教中改革派耳。 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 昔者汴宋之将亡,而道士家之说,诡幻益甚,乃有豪杰之士,佯狂玩世,志之所存则求其返真而已,谓之全真。士有识变乱之机者,往往从之,门户颇宽弘,杂出乎其间者不可胜纪。 在理学初兴,士大夫游走禅门,禅宗有如烈火烹油之盛的宋代,道教也不得不实行自身的变革,而向心性之学靠拢。 《悟真篇》是道教内丹派的名著。以诗词歌颂的形式宣扬内丹宗旨,倡言性命双修,道禅混融。 承袭《参同契》之说,讲述“养命固形之术”,即内丹“命功”修炼方法——以人体内精气神三宝为药,修炼合成金丹。 张伯端认为: 三教思想宗旨同归“性命” 然而佛教以空寂为宗,主张顿悟, “详言性而略言命”。 早期道教以丹鼎符录为务, “详言命而略言性”,亦不足取。 至于儒教经书虽言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但其主旨在序人伦,施礼乐之教, 而对性命修炼则言之未详。 因此在张伯端看来,只有钟吕内丹派提倡的性命双修, 才是唯一得到三教真传的“最上乘法”,也是内丹 派通向终极境界的必由之路。 先命后性的内丹学说与道家黄老之学息息相关 宇宙生成的顺序是“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天地人),三体重生万物昌”。这是从无到有的自然生成顺序,由此而产生的三才万物都有生有死; 而人身是一小宇宙,修炼内丹自然要逆反宇宙生成顺序,即逆反“道生万物”的自然程序,使身中阴阳五行交合为一,炼形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从而返本还元,复归于虚无,与无生无灭的道体合一,如此便可以寿与天齐。 北方 王重阳及全真七子对新道教哲学建设 元末翰林学士承旨徐琰《郝宗师道行碑》 道家者流,其源出于老庄,后人失其本旨,派而为方术,为符箓,为烧炼,为章醮。派愈分而迷愈远,其来久矣。迨乎金季,重阳真君,不阶师友,一悟绝人,殆若天授。起于终南,达于昆嵛;招其同类而开导之,锻炼之,创立一家之教曰全真。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思辱含垢,苦己利人为之宗。(《甘水仙源录》) 先性后命,以修性为主,强调以识心见性为归真达道之正途。 “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气”(王重阳《二十四诀》),元神、元气之说便是禅宗说的本来清静之心。 “性命者是精血”,精血 乃“肉身之根本”,而 “真气”才是“性命之根本”。 王重阳还认为,宋儒主理, 禅家主性,道教主命。 全真七子之一马钰(《马丹阳道行碑》)解释: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 贵静为基。 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 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 《七真年谱)》概括他们的思想“节欲、保身,天道好生恶杀,治尚无为清静”,思路措辞既似老庄,亦如孔孟 1222年,丘处机以75岁高龄, 登大雪山成吉思汗行在。 成吉思汗“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之时,问以至道。” 丘氏强调:“但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 天地之生人为贵,是故人身难得……既获难得之身,宜趣修真之路,作善修福渐臻妙道。上至帝王,降及民庶,尊卑虽异,性命各同耳……陛下修行方法无他,当外修阴德,内固精神,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 “十室之邑必有一席之奉” 全真派原本士流,皆读书种子,因此更注重结纳知识分子,并在与不同宗教组织的交流中,实现了自身的理性化,以崭新的面目问鼎社会。 再见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