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学—现代『陶渊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陳冠學—現代『陶淵明』 亮軒說:「陳冠學,一如『五柳先生』,不知道他是誰,也搞不清楚他現在何處。」 何欣寫《評析田園之秋》一文開頭即說:「作者陳冠學的名字,也是初見。是位年輕的後起之秀嗎?不像,除老練的文字之外,文章表現的思想與生活態度,似乎不是初出茅廬者所能望其項背的:是位老作家嗎?怎麼沒有人提起過他呢? 」 ※作者基本資料 台灣省屏東縣新埤鄉人,民國二十三年生。 臺灣師大國文系畢業,起初擔任教職,輾轉於初中、國中、高中、專科學校達十一所之多。 主持過高雄三信出版社 。 民國七十年辭去教職,避居高雄澄清湖畔,民國七十一年搬回北大武山下的萬隆村老家幽居至今。 ※學術背景 曾受教於近代哲學大師牟宗三,乃有志於學術,所以昔日他在任教課餘之時,二十年如一日地鑽研中國古代哲學思想 。 或許本身研究莊子思想的關係,自然而然受其影響,所以落實在自然的生活中,是陳冠學的一生職志。 ※歸隱 回到「老田園」堅持要過著神農氏的生活模式:以人力、牛力去營生,住在一棟瓦厝裡,耕耘著兩甲旱田,輪作旱稻、番薯、土豆、番麥等;屋邊總有瓜、豆、菜、蔬;粗食淡飯,自給自足。彷彿遊子回到母親懷抱一般,發出對家鄉的孺慕之情。 真實的感受是:?「一九五二年秋,為了求一點兒智識,暌違了老田園。誰料這一暌違竟就是二十年,待一九七二年春回來,老田園早已過去了。到處看,到處嗅,到處聽,為失去的老田園,一直想嚎啕大哭。只為歲數大了不便如兒時任性盡情,於是十年來,悲哀與懷念竟在內心裡積成了壘塊。」 ※續 歸隱 ?「我出去,是一種生命裡的渴求,想拿腳底去親親田園的膚表:…:恢復自然原始的生命:是田園呼喚我,也是我自發的回向自然。」(《九月二十四日》) ?「滿院青草、滿田綠苗,在燕珩劃破熹微曉空的鳴聲中醒來,在鈴蟲的幽幽夜吟中睡去。沒有疲勞感,沒有厭倦感,這是我的生活。」(《九月二日》) ※創作成果:中國思想、關懷本土、小說、散文和翻譯作品 一、中國思想: 《論語新注》、《象形文字》、《莊子新傳》、《莊子宋人考》、《莊子新注》、《莊子》等。 而《論語新汪》的完成,總結他對儒家思想的印證,牟宗三先生曾讚許為:「錢賓四先生《論語新解》或不必能及。」《莊子新傳》、《莊子宋人考》是學術史的一大翻案,他甚至自負為真能解莊者,古來今往唯他而已矣。 創作成果:二、關懷本土 1.《老臺灣》將臺灣歷史文化,融入生命熱情與智慧的心血,是他的得意之作,也是研究先民活動的重要史料。 2.《台語之古老與古典》一書中,他發現臺灣語的歷史性與典雅性,更駁斥了其他較具權威的聲韻學家的論點:曾有台大教授譽為「傲視學界台語研究的權威巨著」。 創作成果:三、小說、散文 《第三者》 《訪草》 《田園之秋》、《父女對話》 四、翻譯作品 《少年齊克果的斷想》 ※簡介《田園之秋》 一、基本資料 是一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起自九月一日,終於十一月三十日。 二、創作動機 1.呼應回歸自然的本性,就像莊子的「齊物論」一樣(萬物與我為一) 2.文人的關懷:將台灣工業化的結果---生態被破壞、祖先篳路藍縷好不容易開拓的美麗大地將要荒蕪—的結果用滿腔的抗議發洩出來。 續 簡介《田園之秋》 三、內容 1.博物志:他將所見所聞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氣象景觀、農村的生活習性等面貌呈現出來。 2.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實錄:全書充滿了他對單純田園生活的熱愛,以細膩的觀察、凝鍊的文字,寫下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是作者對台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蘊含了許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 四、得獎紀錄 :民國七十二年獲得中國時報的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散文獎),七十五年也榮獲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 。 * * *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