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L村教育考察报告
2011年12月12~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第二十五期中青班基础教育调研组在贵港市覃塘区L村“三同”期间,对该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观察、参观等方式,与村民、村镇两级干部,L村小学领导、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获得了比较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初步形成L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L村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1.基本乡情
L村位于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北隅,有国道穿村而过,北距覃塘区经济文化中心覃塘镇16.2千米,南距五里镇人民政府驻地4千米,距广昆高速(南梧高速)公路13.5千米,交通发达。L村辖L村屯、都陆屯和蒙村屯3个自然屯,21个村民小组,共有560户,总人口2800多人,总耕地面积240公顷。全村农作物以水稻、甘蔗为主,特色农业主要有蘑菇、桑蚕、冬菜和生猪养殖等。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800元。
2.基础教育基本状况
L村不算是书香之乡,村民虽重文化教育,但缺乏标志性文化教育物事,其教育总体状况无多大鲜明特点和优势。村设小学一所,名为L村小学,为五里镇所设八所小学之一,在校生23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97人,另附设学前班一个。学生皆来自L村三屯,无寄宿生。三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入学率和毕业率皆为100%,最近几年无一辍学者。五里镇设初中两所,皆设于五里镇上,L村小学升初中者皆入其中。
二、L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1.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分析
L村小学地处L村屯,其直接管理主体为覃塘区政府,五里镇中心校受区政府委托代行管理之责,村委与学校之间并无直接行政管理关系,学校人事、财务、教学事务与上级教育管理机构直接产生关系。该种管理模式是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管理基本模式。从村级集体办学演变为政府统一办学,政策变化源自于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责任觉悟,更源自于区域间教育公平的社会诉求。在调研中发现,学校教师、亦或镇教育领导者对该种模式普遍持肯定态度,但交流中也发现,村委会对该种模式认知并不完全清晰,村委认为小学也是属于自己管辖的机构,村委持有这种属地管理观念并不奇怪,传统的村办小学模式仍根深蒂固,同时,作为属地机构,学校与村委之间关系仍是千丝万缕,学校完全游离于属地之外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妥善处理好学校与村委以及上级政府教育主管机关的关系,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学校与所在社区(属地村)的关系,若为正向则是双赢,若有过多冲突,则可能会生成零或博弈或者双输效应。
2.教育经费与学生教育费用负担状况
L村小学属义务教育段学校,办学经费属政府全额拨款,生均公用经费为400元,符合广西政策标准。尽管该项经费已在原有的200元基础上有了翻倍提升,但学校教师仍普遍反映,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经费,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该数额仍显拮据。在询问村委是否有学校办学经费补助时,村委与中心校和L村小学教师的答案有所出入,村委回答有,但具体的数目及资助领域没有回答,而学校则否认有经费的支持,在交流中获知L村村委支配的公共经费很少,将学校教育发展列入资金支持或扶持的序列也确实勉为其难。
从“两免一补”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今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及其家庭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在与村民和学校教师的交流中,获得的共同信息是家庭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大多为正面。根据乡中心校甘副校长和L村小林主任介绍,五里小学每学期向学生收取130元伙食费,用于学生的早餐。该笔费用按当地消费和生活水平计算,标准应算合理,因该笔经费不属政策禁限之列,且用途正当,应不属乱收费之列。
3.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学状况分析
五里镇所辖八所小学、一个教学点、两所初中,其在编教师总数为190人,有6人长期外调任岗。其中,L村小学在编在岗教师仅11人,生师比22∶1,较全国普通小学平均生师比17.7∶1高4.3个点。教师数量存在较大缺口。教师全为公办教师,代课教师前几年已按政策全部清退。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严重失衡,11位教师中大部分为数学和语文学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只能由非本学科教师兼任,他们自己认为是“赶鸭子上架”。由于至今没有英语教师进校,学校至今尚未开设英语课程,该状况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学校教师职称结构尚合理,小学高级3人,小学一级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4人,中师学历4人,大专学历和中师学历中分别有2人和3人正通过成人函授教育进一步提升学历。在一个乡村小学中,教师队伍有这样一个职称与学历结构应算比较合理。
根据政策和管理体制规定,教师由县区政府乃至更高一级政府统一调配,因而使如今农村教师的调配和流动有了更大的地理空间,五里小学的教师大部分非本村人,有些甚至是从很远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