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施 工 方 案
目 录
TOC \o 1-3 \h \z 一、概述 1
二、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1
1、地形、地貌 1
2、场地土层分布 1
3、场地水及地震效应 2
三、设计方案简述 2
四、施工方案概述 3
1、办公楼周围注浆孔施工 3
2、锚杆及连梁施工 3
五、施工用设备及人力资源配备 4
六、计划工期 4
七、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5
八、安全技术措施 5
第 PAGE 6 页
xxxx水上运动学校
办公楼地基基础加固工程
施 工 方 案
一、概述
xxxx水上运动学校办公楼为三层框架结构,长54.32m,标准宽14.5m,采用阶梯型扩大基础,框架柱断面尺寸一般为300×350,框架梁采用梯形断面形式,板采用预应力砼多孔板结构。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办公楼下需开挖隧道,但该办公楼地基土体主要为杂填土、淤泥质填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等,土体强度及地基承载能力较低,含水量较大,隧道开挖后无法满足办公楼稳定性和沉降要求,因此该办公楼地基基础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二、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1、地形、地貌
场区地形、地貌及岩土层很复杂,场地为丘陵及漫滩的过渡地带,南为九华山,北为玄武湖,场地标高+18.000m。
2、 场地土层分布
经钻探揭露,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划分如下:
1-1杂填土:层厚0.5~2.4m。
1-2淤泥质填土:局部分布,填龄10年左右。层厚0.0~2.5m,层底标高5.50~15.46m,层底埋深1.80~5.30m。
1-3素填土:褐灰~褐黄色,粉质粘土为主,软塑~可塑,局部夹碎石、碎砖等硬块,含细小碎砖颗粒及淡水螺壳,厚度变化很大,填龄大于10年。层厚0.50~10.10m,层底标高6.34~16.03m,层底埋深2.50~10.60m。
2-1粉质粘土:黄灰色,软塑~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夹粉土薄层,含腐植物,场地内大部地段分布。层厚0.60~4.70m,层底标高5.09~13.46m,层底,埋深3.80~12.10m。
2-2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褐灰色,软塑~流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具水平层理,夹粉土薄层,含腐植物碎屑,层底含石英碎石,主要分布在下部台阶。层厚1.10~7.10m,层底标高-1.25~7.76m,层底埋深6.40~11.90m。
2-3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含铁锰锈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场地内局部存在,底部含石英岩碎石。层厚0.00~5.00m,层底标高-3.15~12.83m,层底埋深5.40~14.00m。
3-1 亚粘土:黄褐~红褐色,可塑~硬塑,含铁锰结核,可见青灰色高岭土团块。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00~7.00m,层底标高-8.39~10.80m,层底埋深7.50~18.80m。
3-4亚粘土:黄褐色,可塑,含铁锰锈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4残积土:黄褐、棕红色,呈中密砂土状,含有强风化基岩碎块,螺纹钻钻进困难。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00~6.90m,层底标高0.84~8.68m,层底埋深4.70~17.70m。
7-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岩石组织结构完全风化,裂隙发育。
7-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岩石强度稍高。
3、场地水及地震效应
(1)场地地下水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赋存于表层人工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玄武湖水补给,以蒸发和径流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变化较明显,富水性较弱,勘探期间所测地下水位埋深为0.35~5.10m,相应标高为9.58~14.80m。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0.5~1.0m。
根据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结果,场地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也不具腐蚀性。
(2)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钻孔资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判定,该场地为II类建筑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20m深度范围内不存在饱和粉土、砂土,设计时可不考虑地基地震液化问题。
三、设计方案简述
本工程基础加固方案由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设计,采用压密注浆及锚杆桩加连梁加固。具体做法:
1、在隧道上方办公楼周围布置5排注浆孔,其中左端19m范围内每个注浆点布置2个注浆孔,一个为垂直孔,另一个倾斜孔。具体倾角和孔深见设计图纸,所有注浆孔实施二次或三次中高压注浆。
2、办公楼一楼室内采用连梁加锚杆桩的加固方式,桩长8m和15m(隧道上方10.8m范围内为8m,其余18m范围内为15m),锚杆桩由单根φ28螺纹钢筋与中高压注浆后扩散的浆体共同组成。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