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
第一部份 振冲法地基加固设计
一 工程慨况
九寨沟绿色 公司位于九寨沟县寨沟口约5公里的白水江北岸,处于九环路主干道沿边缘,交通便利。拟建物由住宅群组成,采用钢筋砼扩展条形基础(±0.00及基础埋深见表2),设计要求fspk=250Kpa。
由于场地拟建物基础以下有厚度不等的含碎石角砾粘土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使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满足承载力特征值fspk≥250kPa。
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振冲处理以改善地基均匀性。若沿用成都地区常用的振冲设备和工艺(ZCQ3O或ZCQ55型振冲器,成桩直径400-600mm),穿透能力差,对角砾层中的透镜体处理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本次地基处理采用目前较先进的ZCQ75型振冲器(成桩直径800-1200 mm),其工艺参数为:
ZCQ75型振冲器主要技术参数 表1
项 目
ZCQ75
电机功率(KW)
75
额定电流(A)
150
偏心力距(N.m)
66.6
激振力 (KN)
16
振动频率(r/min)
1450
振 幅 (mm)
10
主机质量(kg)
1263
外形尺寸(mm)
长
2900
直径
351
二 振冲法处理方案设计
1处理原理:
采用振冲置换法和振冲挤密法相结合。
2设计依据
a.《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b.《九寨沟绿色 公司办公楼、住宅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蜀西地质工程勘测院,2004. 4);
c. 《九寨沟绿色 公司单身宿舍工程A、B、C段基础平面布置图》(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建筑设计所,2004. 6)。
d. 设计要求:
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50kPa。
e. 各建筑物的有关参数
表2
建筑物编号
±0.00 标高
基础埋深
基底标高
平均桩长
对应剖面
A段
1—3
B段
4—9
C段
10—17
3设计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2.8式:
fspk≥mfpk+(1-m)fsk (7.2.8-1)
fpk:桩体单位载面积承载力特征值,要求桩体经校正的N120击数大于6击,fpk可取值450 kpa。
fsk: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取振冲加固后的承载力特征值140 kpa。
m:面积置换率 m=d2/de2 (7.2.8-2)
式中 d:成桩后的直径,根据上述工艺参数桩径取1000mm
de: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影响圆的直径。
经计算: fspk=250 kpa时,即m=0.355, de=1.5105
从实际布桩来看,该工程条形基础基本上已经成满基础布桩。按规范在基础外还必须有1—2排保护桩,因此采用等边三角形满堂布置。
按照公式de=1.05s(s为桩间距):
s=de/1.05=1.5105/1.05=1.44,实际三角形布桩S=1.40m ,排距H=1.212
实际面际置换率:m= d2/de2=0.92/(1.05×1.4)2=0.375
4振冲桩的布置
依据“2.3
桩间距S=1.40m、排距H=
5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m=0.375
三角形布桩fspk= m1fpk+(1-m1)fsk
=0.375×450+(1-0.375)×140
=256.25 kpa 250 kpa,满足设计要求。
加固范围:基础边缘45度应力扩散范围,即基础外沿布置护桩1—2排,以保证扩散范围强度。桩端进入角砾或碎石层0.5m以上,同时桩顶以上需预留
需说明的是,由于本工程我院采用的ZCQ75振冲器的与四川地区以往常用设备、工艺参数有较大不同以及本次加固处理后地基土承载力要求较高,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7.1.2条“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验”,但根据四川地区同类地层中采用ZCQ75振冲器进行振冲加固的多个成功先例,只要设计合理,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是可以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