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口隧道K8+690~K8+700段塌方处理措施.pdf

两河口隧道K8+690~K8+700段塌方处理措施.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河 口隧道 K8+690~K8+700段塌方处理措施 宋 斯 卓 (四川二滩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 摘 要:雅砻江两河 口隧道地质条件差 ,地下水丰富,围岩情况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塌方。通过对塌方段 及塌方影响段采取副拱加固、回填混凝土、固结灌浆、超前排水等措施,确保了实现安全、可靠、不留后患、经济和快速施工的 预期 目标。期望对今后类似隧道的塌方处理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塌方;固结灌浆;回填混凝土;--次支护;超前排水;两河 口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554;TV52:X928.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1-2184(2009)054)041-03 1 工程概况 设备撤离至K8+690以外的安全位置后,实施从 雅砻江两河 口水电站交通工程 (1#公路)位 K8+689向掌子面采取副拱加固的方式进行处 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 内,于 白马营地连接 电 理。但在下午2点左右,K8+690.6右侧钢架变 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至电站坝区下游桥附近,起 形,裂缝 已发展到 20em 以上,出于人员安全考 讫里程 K6+300一K13+600,线路全长 7300rn, 虑,加固工作被迫终止,同时出现了大规模出水和 其中包括特长隧道 1条,即两河 口隧道。该隧道为 漏渣及垮塌,前方拱架相继也出现多处下沉和变 矿山二级公路隧道,即两河 口水电站交通工程(1# 形垮塌,右侧初期支护全部坍塌,左侧拱架弧长 公路)Ⅱ标段,本隧道起讫里程 K7+480一K13+ 1/4处位置发生垂直弯折破坏。 335,全长5855m,隧道设计界限11m×5.3m。隧 根据现场观察 ,塌腔体桩号为 K8+690一K8 道位于一沟谷中,地层主要以含粘性土碎石、块石 +700,长 10m,宽 10m,塌腔高4~ m(拱架以 为主,结构松散 ,局部地段夹杂层状软土。岩层的 上),范围主要向右侧及右前方发展,塌方体积约 完整性、稳定性较差,为V类 围岩。节理面充水, 535rn。K8+690一K8+700初期支护全部被破 第四系空隙水下溶至基岩接触面形成富水带,雨 坏。 季 (5~9月)时水量较大。 3 塌方段地质情况及塌方原因分析 2009年5月 5日,K8+690~K8+70o段发 3.1 塌方段地质情况 生塌方,塌方量约 535m ,经过施工、技术人员的 (1)地貌。该洞轴线处于深埋地段,洞顶埋 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终于于2009年6月 1日完 深约为516m,为两山脊间较为陡峭的平顺坡段。 成全部塌方处理工作。从塌方规模和处理方式上 (2)岩性。为强风化碳质砂板岩,节理裂隙 讲,本次塌方及处理过程都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 极其发育,岩石被网状切割成小块体结构,节理面 值 。 钙质充填,右侧拱脚向拱顶方向为全风化石英软 2 塌方过程 弱岩层,呈粉末状结构。从塌方渣体情况看,该软 2009年5月 5日上午 8点左右,洞 内正在进 弱层上部为裂隙发育且单块强度较高的块体结构 行上导掌子面K8+699.6超前导管作业,经检查 岩石 。 发现K8+690.6处上导拱架右侧产生裂缝 (原埋 (3)地下水。4月20日左右,8+690.6拱部 设q0100波纹管集中排水处),出水量加大且有颗 及右侧出现了一股直径约 100mm的喷射状出 粒涌出,从K8+690.6至施工掌子面间上导已完 水,塌方后经对地下水进行估算,出水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