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六章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VIP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六章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比拟和比喻 比拟只有被比拟的事物,不出现拟体。比喻中的喻体是一定要出现的,它的出现是比喻最根本的标志。如: ①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比拟) 只有被拟体——帝国主义出现,没有出现拟体——狗。 ②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比喻) “像狗一样”,出现了喻体。 (三)反复和排比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反复与排比综合运用,既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突出,又能使气势更加磅礴。 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典例精析】 【例题1】(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下一条江,一条河。 ——运用夸张修辞,用“冒烟”“冒火”“一条江”“一条河”形容“我”极度口渴,能喝很多水。 B.人是不是就不该长大?成长就必然意味着由明到晦?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运用设问修辞,引起读者对“成长”这一问题的注意,并能启发思考。 C.当其他乘客都检完票了,他才合上手中的书向检票口走去,好像早到一秒,就会浪费他的宝贵时间似的。 ——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对读书时间的珍惜。 D.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情那么自信。 ——运用排比修辞,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唐人造像的特点。 【答案】C 【试题分析】此处“好像”并没有比喻用法,而是表示猜测。近年修辞手法的考查变化不大,考生复习仍然要分清各种手法的基本特征,通过不同修辞手法间的辨析来加强记忆。 【例题2】(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像”字都是比喻词的一组句子是 (  ) ①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②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③他俩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两枚希腊古币。 ④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实、沉默,而又有生气。 ⑤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⑥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⑦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 A.①③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答案】 A 【试题分析】 “像”字在第②句中表示比较,在第⑤句中表示举例,在第⑦句中表示猜测、想象(后面用了拟人手法),故可以排除B、C、D。本题的题型较新颖,考查的知识点看似单一,但如果对比喻手法的辨析掌握不牢,将会耗费过多时间,影响后面答题。 【例题3】(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敲门声,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使用借代的手法,以物代人,形象地描绘出老王的体貌特征。 B.五花海的水清得如同无水,同一团绿色的空气,还蒙上五彩的雾。 ——连用多个喻体“无水”“绿色的空气”“五彩的雾”比喻水的清澈,生动传神。 C.她说:“我从15岁开始做烧豆腐,天天做,今年60岁了,烧掉的木炭摊开来比这县城还要大。”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她做烧豆腐的时间长,经验丰富。 D.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公交车上、地铁里满是“低头族”就是明证。 ——用“低头族”比喻玩手机的人,突出了他们的行为特征。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命题形式基本稳定,考点是借代、比喻、夸张。本题设问为“正确的一项”,考生答题时须逐句辨析、判断、排查。A项,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王的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A项没有运用借代这一修辞手法。B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是“绿色的空气”,不是“无水”和“五彩的雾”。D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以“低头族”代指玩手机的人。对于这类题,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区别比较各种修辞手法之间的差别。 【例题4】 (2013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树上的鸟窝,是季节的另一个家。 ——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鸟窝反映季节的变化。 B.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不熟悉捡麦穗的事呢? ——运用设问的手法,说明捡麦穗是农村姑娘都熟悉的一件事。 C.西伯利亚的雪原上,站着一株无家可归的高大的白桦。 ——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雪中白桦的孤傲。 D.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身躯是用来相爱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而灵魂是用来歌唱的。 ——运用排比的手法,表达独特的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