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docVIP

论文--“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法 运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进行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普遍认为比单纯西医观点进行健康宣教效果更好。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及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护理 健康教育 “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预防保健是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环节,而‘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向”,这是2008年1月25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治未病”高峰论坛上的精辟致辞。“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就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有规律地安排生活起居、饮食,并调摄情志,保持身体健康,以达到天人相应、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其中,未病先防,即以未病养生,防病于先,避免疾病的发生,把预防、保健、养生、防病放在首位;既病防变,即发现病变及早治疗,并进行辨证施护[1] 。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此期可出现月经紊乱、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等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于45~55岁。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是肾气渐衰、阴阳失调的表现,有资料表明,目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87.6%[2]。 1“治未病”护理实践思想内涵 1.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于疾病未发生之时进行治疗,实为一种预防思想。亦即在平素应注意保养身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1.2“治未病”理论在护理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即疾病虽未发生,但已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饮食、运动、情志和中医调理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从而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 1.3“治未病”理论在护理患病人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和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这两个方面。 2“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危害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 2.1调摄情志 妇女到围绝经期,正是正气由强变弱、体质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精血渐损,元气渐伤,若平素保健不慎极易发生疾病。我们应抓住此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治其未病。正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宜振元养形,以复正气,这是围绝经期的治疗大旨。妇女进入围绝经期更需要注意心理卫生,并应重视健康体检,经检查若无器质性病变,应辨质养护,加强心理养生治疗,情志因素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与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不良情绪刺激会单独致病或导致病情的恶化。而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 “治未病”的基础。有意识的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激,使心神宁静,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在心神的统一之下,取得协调而身强无病。所以心理疏导,即调畅情致,成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热点。 2.2节欲养精 据《素问·金匮真言论》“精者,身之本”的理论,围绝经期精血渐衰,天癸将绝,更应养精保精。《景岳全书》曰:“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强健,老而益壮”。由此可知,精的盈亏和体质盛衰关系十分密切,告诫人们节欲养精才能“不遗形体有衰”。 从先天后天两方面强调肾对体质的重要性,强壮体质的根本,避免肾精亏耗。 2.3调节饮食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古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知其所犯,以食治之”,日常饮食除了给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搭配合理的饮食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加人体抵御疾病的能量,即中医理论认为合理的膳食不仅可以营养机体、补益脏腑,还可以做到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益寿防老。围绝经期体质偏弱,脾胃功能渐虚,需要根据季节,人体的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