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欣赏课— 《蒙娜丽莎的微笑》 1课时 授课教师:黄如岳 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QQ:527197172 达?芬奇 《蒙娜丽莎》(油画) 什么是油画? 油画是指用一定的油剂(亚麻仁油)与颜料调和在油画底子(画布、纸、板等)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它具有表现能力强,色层坚固,便于长期保存等优点。油画自15世纪在北欧尼德兰逐步形成以来,很快成为西方的一个主要画种,至19世纪下半叶后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画种。约在200年前,西方的传教士把油画传入我国,至20世纪初随着我国赴欧洲、日本学习学习西画者渐多,油画开始在我国慢慢地发展起来。 蒙娜丽莎的微笑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利文斯通博士是视觉神经活动方面的权威,主要研究眼睛与大脑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他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据利文斯通说,当人们看着一张脸时,眼睛多数集中注视对方的双眼。假如人们的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由于外围视觉并不注重细微之处,无形中突出了颧骨部位的阴影。如此一来,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要望着别处。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人们称为“神秘的微笑”。 关于蒙娜丽莎身份的3种说法 1.是意大利商人妻子丽莎·格拉迪尼的说法 2.是达芬奇的情人或母亲 3.是画家本人 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 她是谁? 说不尽的《蒙娜丽莎》有着许多迷,蒙娜丽莎的身份也是一个迷。关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商人妻子的说法由来已久,也最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早在400多年前,有关画中人身份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不少人否定她是意大利商人妻子丽莎·格拉迪尼的说法。理由之一是,如果达芬奇真是受格拉迪尼丈夫委托而作画,为什么他在画完后没有将画交给她丈夫。事实上,达芬奇直到临终前不久才将这幅画卖了出去。另外,也有不少艺术史研究者认为,画中的女人实际上是达芬奇的情人或母亲,还有人认为画中人其实是作者本人。发现达芬奇友人笔记一直以来,遗留至今的16世纪有关文献资料极其匮乏。但近日,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方面表示,他们找到了一本当年遗留下来的书。在书的空白处,发现了该书拥有者在1503年10月间记录下的文字。这些文字资料清楚地显示,丽莎·格拉迪尼就是这幅举世闻名的油画原型。据报道,这些笔记是由当时的佛罗伦萨地方官员奥古斯蒂诺·韦斯普奇所做,他是达芬奇的一个朋友,在收集古罗马政治家西赛罗的信件时记录下了这些文字。在评论中,韦斯普奇将达芬奇比喻为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画家阿佩利斯。另外,他还写道,达芬奇当时在同时创作三幅画,其中一幅就是丽莎·格拉迪尼的肖像。“其他猜测全部被排除”艺术史专家们之前已确认《蒙娜丽莎》是创作于该时期。他们认为,海德堡大学的发现是《蒙娜丽莎》研究的一大突破,这些文字资料同时也是将丽莎·格拉迪尼与《蒙娜丽莎》原型相联系的最早记录。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图书馆在1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这本记载了蒙娜丽莎真实身份的书是由手稿研究专家阿明·施莱希特博士发现的。这让所有关于蒙娜丽莎身份的其他猜测全部被排除。”业界人士认为,德国专家发现的证据为这项延续数百年的研究画上了终止符。 作为世界美术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会有无尽的问题为后人探讨。对于《蒙娜丽莎》人们过分熟悉,很难再产生新鲜感;然而醉心于此画的人,却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奥妙怕是只可意会了。《蒙娜丽莎》不但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简直是法国人的骄傲。当年《蒙娜丽莎》曾经失窃,千万人为之痛不欲生,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它失而复得时,则举国欢腾,其盛况不啻于国家重获新生。 中国的瑰宝----《父亲》 感动中国的《父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