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灣生物地理」學期報告 期中發表題目:淺談都市公園在都市自然生態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例 學生:鍾喬虹 93乙 489232292 就讀科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選修課程:地理學系「台灣生物地理」 學期別:91學年度下學期 學分數:3學分 開課教師:鄭勝華 章節安排: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研究區域 三、研究方法與流程 四、相關研究理論 第二章 都市公園在自然生態保育上的功能 一、生物多樣化棲地再造 二、建構都市生態綠網 (續:章節安排) 第三章 大安森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一、大安森林公園簡介 二、大安森林公園的生物多樣性 a、 物種多樣性 b、基因多樣性 c、棲地多樣性 三、作為串連都會綠帶的生物棲息地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參考網站 第一章?????? 緒論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來台北認識的第一座公園就是大安森林公園,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它就位於學校的附近,此外,由於它是台北市中心佔地最廣的公園,許多大型的活動都曾在這裡舉行,而這更增加了人們與它親近的機會。無疑地,它充分發揮了「休閒遊憩」的功能上。在台北,若想尋找一片都會綠洲,一般人一定馬上聯想到大安森林公園。然而,這麼一座標榜著台灣第一座的都市「森林」公園,當初它設計的理念到底是什麼?為何它是有別於其他公園的「森林」公園呢? (續:研究動機與目的) 黃大洲(2001)在「蛻變—大安森林公園的誕生」這本書中,提到公園是都市之肺,應具有平衡生態、淨化空氣、降低噪音、美化市容,以及提供休閒等多項功能。因此,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功能,公園的型態必須盡可能的接近森林的本象。然而,在我著手收集關於森林公園的相關資料時,閱讀了高清(1989)的著作「都市森林學」。在這本書中,開宗明義的說明都市森林的效用在於調節氣候,以及工程上、建築上、美學上等方面的效用,對於平衡生態方面著墨甚少, (續:研究動機與目的) 這可能是因為在台灣,都市公園在自然生態上的功能近幾年來才有比較多的討論。因此,我想要藉由這份報告來探討都市公園在都市自然生態體系中扮演所扮演的角色,並以大安森林公園為主要探討的對象。 ? 二、研究區域 面積廣達二十六公頃的大安公園,當初在規劃公園的過程中,即以森林公園為目標,希望使大安公園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座完完全全以樹木為主體的森林公園(黃大洲,2001)。本區為信義路三段、建國南路二段、和平東路二段及新生南路二段所包圍。 整個大安公園的綠樹部分,依照植栽類別與植物景象,大致劃分為1.帶狀樹林區2.榕樹區3.竹林區4.水生植物區5.誘鳥引蝶區6.香花區7.紅葉區8.棕櫚林區9.密林區等九個主要區域。這些區域之間,再以不限定植栽種類的密林區穿插配置(黃大洲,2001)。 圖一、大安森林公園區域圖 (圖片來源:EZGO市民交通旅遊網/Homepage/travel/showonesite.asp?site_name=大安森林公園) 三、研究方法與流程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續:研究方法與流程) . 四、研究理論1.生物多樣性 1992年在巴西里約召開的世界環保高峰會議,制訂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對於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特別指明是針對:(1)生物系多樣性(2)物種多樣性(3)基因多樣性等三個層級的保護政策(林憲德,1999)。 2.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mtation) 棲地零碎化代表著棲地的喪失、適宜生物生存的區塊大小減少和增加區塊間的距離,但同時也增加了新的棲地類型。棲地零碎化一般被認為是造成野生動物族群下降的主因之一。(沈聖峰、李培芬、袁笑維,20002) 棲地零碎化,在過去幾年是保育生物科學中研究的主要議題;尤其是涉及到在人類改變、破壞或干擾自然環境之後,造成一些不完整的殘留棲地的情況下,而延伸出來的野生動植物的保育問題。(呂光洋,2002) 3.生態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 為了減少棲地零碎化所造成的衝擊,保育及生態學家除了劃定各種自然形成自然保留區之外,就是進行棲地的復原及創造。但是因為一些自然及非自然的因素,這些保留區的系統往往是零零散散的。因此,棲地和棲地之間就須要藉著所謂的「生態廊道」來串連。 4.都市生態綠網系統 所謂都市生態綠網系統,就是將都市所有綠地資源組成完整的系統關係,以便有助於生物遷徙、基因交流、物種繁殖的生物多樣化環境,其方法首先要能開闢充足的綠地面積,提升綠地的生態品質,進而將綠地串連成利於物種交流的系統(林憲德,199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