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沃土——桓台.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桓台历史文化与历史名人 6 - ————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 目   录 TOC \o 1-3 \h \u 21301 一、历史文化的沃土——桓台 - 2 - 8911 二、桓台建置隶属 - 4 - 31792 三、桓台文化之音乐、曲艺、舞蹈、杂耍 - 5 - 5679 四、桓台集市贸易的历史沿革 - 7 - 6592 五、桓台村名由来 - 8 - 3729 六、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 - 10 - 5383 七、辕固 - 11 - 26774 八、高风亮节话颜躅 - 12 - 14337 九、鲁仲连 - 13 - 11947 十、徐夜其人其诗 - 14 - 4702 十一、桓台历史上的“一榜五进士” - 16 - 27878 十二、植物学家-王象晋 - 17 - 30296 十三、一代诗宗——王渔洋 - 18 - 20754 十四、王士禛诗词欣赏(一) - 19 - 21797 十五、士禛诗词欣赏(二) - 20 - 24535 十六、创邑有功之先贤----张贵 - 21 - 16364 十七、穆德荣 - 22 - 4191 十八、胡凤林 - 23 - 14692 十九、苗海南 - 24 - 27112 二十、特级战斗英雄----李志业 - 25 - 一、历史文化的沃土——桓台 桓台县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交界地带,系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县境东接齐国故都临淄,南靠淄博市政府驻地——张店,西南部与周村接壤,西连邹平,北依博兴、高青。县境南北延伸24.4公里,东西相距27.3公里,全县总面积509.53平方公里,人口47万。历史上,桓台商属薄姑国,周属齐国,秦归齐郡。元朝时,定名为新城。民国初期,因境内有齐桓公戏马台而更名为桓台县。 早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桓台这块土地上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证明,在前埠、唐山、楼子、李寨等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其上限属于后李、北辛文化,距今已有8000年的文明历史。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时期的遗址的发现却是普遍的。目前为止,桓台境内已发现文化古迹100余处,其密度之大,内涵之丰富在国内较为少见。由此可以证明,桓台这片沃土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期之后的一个重要聚落群体。 在桓台县发现的100余处遗址中,有龙山、岳石和商代文化时期壕沟的遗址有李寨、前埠、史家、唐山、新城五处。这五处遗址不仅存有壕沟,而且遗址面积较大,均在10至60万平方米之间,是非常难得的古文化遗址群体。桓台县内这五处龙山至商文化时期的遗址,加上周边地区的章丘城子崖、邹平丁公、临淄田旺、寿光边线旺等四处有城壕的遗址,在东西方圆百华里内形成9个城址群体。以上遗址同处在齐地,而桓台位于齐国腹地的中心,正是史料中东夷集团少昊氏族演至先商氏族的中心地域。考古发掘的成果证明了少昊氏族与先商氏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取得了一致性,对于今后深入研究东夷文化的聚落形态和发展序列以及东夷文化与夏商氏族的渊源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桓台县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展示了原始文化的灿烂辉煌。目前,已发现了距今4000年前的刻骨文字,发现了距今3700年前的岳石文化时期的甲骨卜辞和商代中期的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并同时发掘出了晚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这些连贯的文字串证了中国6000年的文字产生、演变发展史,是中国文字史上一个全新的突破。这一发现使史学家和考古学界不得不重新看待东夷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以及东夷文化对夏商文化的直接影响。 桓台县前埠、史家、唐山、李寨、新城、旬召、大寨、小庞等遗址出土的各个时期的文物和遗存都具备同时期的发达水平。其中李寨、前埠和楼子遗址出土的陶器和彩绘纹饰很有特色,葬俗形式也是唯一而独特的。李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该墓区面积较大,约30万平方米,且早、中、晚三个时期一线下来。从初步发掘情况看,自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悬殊,这在随葬品的多寡与质地上已经充分体现出来。这说明母系氏族中期贵族特权阶层已经产生。该时期的墓葬内普遍发现无论男女都存在死后头颅整形和凿掉前门齿的葬俗。此种凿齿葬俗与史料所载的“东夷人的凿齿陋习之俗”是相吻合的,可证史料记载不误。 二、桓台建置隶属 桓台置县前,分属临淄、长山、高苑三县地。1228年(南宋绍定元年、蒙古拖雷监国之年),置新城县,隶属济南总管府。1260——1263年(中统年间)属淄州路,1265年(元至元二年)隶属淄莱路,1287年改称般阳路。1376年(明洪武九年)属淄州,次年改属济南府。清代,沿袭明制。 ????1913年(民国2年),废府、州,存县、道,新城县隶属济南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