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合成酶与糖基转移酶的挖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目 录 TOC \o 1-3 \h \z \u 引言 1 1 糖合成酶与糖基转移酶的挖掘 2 2 揭示了代谢网络组织的化学基础 2 3 构建了信息导向生物合成途径设计平台 3 4 结论 5 参 考 文 献 6 附 录A 本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7 附录B 申请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8 插图清单 TOC \c 图 图 1 糖合成酶与糖基转移酶的挖掘 2 图 2 根据代谢物化学性质和网络结构预测代谢物浓度的理论模型 3 图 3 RxnIP中的逆向生物合成反应途径设计 4 附表清单 引言 微生物药物是人类健康的卫士,其产业早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柱。然而,由于我国微生物药物产业多以原料药和仿制药为主,且存在着产率低下和排污量大的缺点,长期以来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与日俱增。………………………………………… 糖合成酶与糖基转移酶的挖掘 糖基化修饰对微生物药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糖类化合物是微生物药物人工合成体系中的关键元件。 图 SEQ 图 \* ARABIC 1 糖合成酶与糖基转移酶的挖掘 揭示了代谢网络组织的化学基础 系统生物学研究揭示,三界生命在代谢网络组织方面呈现共同的无标度特征。该特征对维持生物网络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但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释。本课题组综合使用化学信息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生命的代谢网络组织有很强的化学基础。 图 SEQ 图 \* ARABIC 2 根据代谢物化学性质和网络结构预测代谢物浓度的理论模型 构建了信息导向生物合成途径设计平台 重组了具有化学转化意义和基于代谢途径的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目前有效整合了超过20,000多条的生物合成反应数据,开发了对外开放数据库(/rxndb)。开发了快速和准确搜索生物合成反应的信息化平台 (/rxnfinder/)。初步实现了生物合成反应关键反应模式提取的技术 (/rxnpattern/rxnpatter);初步在google和chrome浏览器中实现了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生物合成信息的技术(/ModMet3D),为开展信息导向的生物合成途径搜索和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SEQ 图 \* ARABIC 3 RxnIP中的逆向生物合成反应途径设计 结论 在项目执行的第一年,各课题集中于各自原有的研究体系,已建立了微生物药物创新与优产研究相关的技术方法,培养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圆满完成阶段性研究目标,取得预期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对象和体系偏多、课题间的合作交叉仍需加强等问题。 参 考 文 献 附 录A 本年度发表论文情况 编号 类别① 作者 论文题目 杂志名称 年份 卷期 页码 是否责任作者② 作者单位③ 1 S Sun YM, Wang M, Wang Q, Cao BY, He X, Li K, Feng L, Wang L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ronobacter sakazakii O4 to O7 O-antigen gene clusters and development of a PCR assay for identification of all C. sakazakii O serotypes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2 78 3966-74 是 南开大学(1) 2 S Liu B, Chen M1, Andrei V. Perepelov, Liu JF, Olga G. Ovchinnikova , Zhou DW, Feng L, Antoni Rozalski, Yuriy A. Knirel, Wang L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O-antigen of Providencia alcalifaciens O30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formyltransferase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a Qui4N derivative Glycobiology 2012 22 1236-44 是 南开大学(1) 附录B 申请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编号 发明名称 发明人 (排名)① 专利号 专利 申请日 专利权人 授权时间② 1 一种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oxydans)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林金萍(1) ZL 2009 1 0196972.1 2009.10.10 华东理工大学 2012.7.11 2 嗜热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酶的应用 冯雁(1) 杨广宇(3) 申请号201110406838.7. 201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