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結構 講解/陳記住 老師 物質的認識 原子名稱:由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提出。 四元素說:亞里斯多德提出;物質由「水火土氣」四元素構成。 三元素說:由十六世紀前科學家提出。 道耳頓原子說 原子說(西元1803年):1. 由原子組成具有特定化學性質的元素,且不能再分割。2. 相同元素的原子,重量相同。3. 化合物的原子成簡單整數比。4. 原子永恆:不會被消滅,也不會被創造; 化學反應只是原子在物質內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質)。 道耳頓其人:1. 英國人。2. 第一位將原子、元素和重量三種概念結合起來的科學家。 湯姆森原子模型 湯氏原子模型(西元1897年):1. 經實驗證實電子存在;並推論原子內部皆含有一種帶負電的粒子(電子)。2. 原子內部非常均勻,「電子」則散布其中。 湯姆森其人:1. 英國人。2. 推翻原子是最小粒子的理論。3. 提出「電子海」學說(想想看,西瓜子在西瓜裡的情況!) 拉塞福原子模型 拉氏原子模型─行星模型(西元1911年):1. 原子內部大部分是中空的(α粒子散射實驗證實), 因此提出「原子核」學說, 認為原子所有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內。2. 電中性:原子為電中性, 原子核帶正電、核外則是帶負電的電子, 且電子在核外遠處一層,繞著原子核運轉。 拉塞福其人:1. 英國人2. 1919年發現原子核內帶正電的粒子,稱為「質子」 有關α粒子散射實驗,請參考維基百科/wiki/拉塞福散射 原子結構 前導:道耳頓(原子, 1803年)→湯姆森(電子, 1897年)→拉塞福(質子, 1911年) →波耳(電子能階理論, 1913年)→查兌克(中子, 1932年) 波耳電子能階:波耳修正拉塞福電子分布推論,認為: 電子位於不同特定圓周軌道(能階)上。 發現中子:1932年,英國科學家查兌克。 原子模型完成:1. 原子核內含有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2. 原子核外則由帶負電的電子以能階分布方式圍繞著原子核。 常見的元素 原子模型的說明 說明事項:1. 氫原子核沒有中子,是唯一原子模型的例外。2. 電子質量是質子質量的1840分之一。3. 原子質量約等於原子核中質子與中子的質量,即: 質子與中子的數量和,稱為「質量數」。4. 原子為電中性,故核外電子數=質子數=原子序5. 週期表依原子序排列6. 中性原子(電子數=質子數)的化學性質,由電子數決定。7. 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稱為「同位素」 學習地圖 祝 學習成功 學習地圖 美麗新世界─理化講堂 原子結構 23 20 19 16 質量數 12 10 10 8 中子數 11 10 9 8 電子數 11 10 9 8 質子數 Na Ne F O 符號 鈉 氖 氟 氧 元素 Na 23 11 質量數 質子數(原子序) 元素符號 Na 23 11 質量數 質子數(原子序) 元素符號 單元結束祝 學習成功 * * 美麗新世界─理化講堂 原子結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