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孛儿只斤·铁木真(bó ér jì jǐn ) 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的可汗,汗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71年元朝建立后,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元朝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历史背景 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1162)。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部,最后慢慢发展以至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 互不统属。金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儿时经历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人生遗憾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著名的遗嘱。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下葬地点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 蒙古族的兴起经历了哪些名族的融合? 是谁统一了蒙古高原? 蒙古国建立以后制定了哪些基本制度? 蒙古人的祖先是谁? “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狼)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白色鹿)。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生有一个儿子叫巴塔赤罕。”------《蒙古秘史·卷一》 《苍狼白鹿》传说 一、蒙古族的起源 《额儿古涅昆》 《太阳的后裔》 关于蒙古人起源的传说 战国时代见诸记载 蒙古高原东部的东胡人 公元四五世纪的北魏时期 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的失韦人,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 唐代 他们被称为“室韦”、“鞑靼”、“达怛”,他们中的一支叫做“蒙兀室韦”,是“蒙古”一称的直接来源。 唐开成五年 回鹘汗国崩溃之后,室韦——鞑靼人开始进入阴山南北和外蒙古高原 书本121页 蒙古族形成以前,蒙古高原先后出现过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室韦——鞑靼 室韦是东胡的一支,与鲜卑、契丹和奚同属蒙古字部落,史书称其与契丹同类,或别类,其语言、风俗与契丹相同。北魏时室韦就见于史籍,隋唐时期居契丹之北,分布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北端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地区。隋代分为五个大部落,大部之下又有分部,皆附属突厥。在唐代有大部20余个,其中有蒙兀室韦部。在唐代突厥碑文中称其东面的室韦为“Tatar”,汉文亦称“鞑靼”。汉文史籍中有用鞑靼和室韦二词称呼同一部落的记载,因此,学术界亦称之为室韦——鞑靼人。鞑靼这个名称,来自于今呼伦贝尔草原的室韦塔塔儿部落。塔塔儿即Tatar一词的不同音译,塔塔儿部首领在唐代有都督称号,非常强盛,故突厥人统称室韦各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