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眼和耳的发生.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9章 眼和耳的发生 Development of Eye and Ear (一) 眼球的发生 人胚第3周,神经管前端尚未闭合前,其两侧发生一对视沟(optic groove)。第4周,当神经管前端闭合成前脑时,视沟向外膨出形成左、右一对视泡(optic vesicle)。表面外胚层在视泡的诱导下增厚,形成晶状体板(lens placode)(图29-1)。视泡腔与脑室相通,视泡远端膨大,贴近表面外胚层(surface ectoderm),并内陷形成双层杯状结构,称视杯(optic cup)。视泡近端变细,称视柄(optic stalk),与前脑分化成的间脑相连。晶状体板内陷入视杯内,形成晶状体凹(lens pits),且渐与表面外胚层脱离,形成晶状体泡(lens vesicle)(图29-2)。眼的各部分即由视杯、视柄、晶状体泡及它们周围的间充质进一步分化发育形成。 1.视网膜的发生 视网膜由视杯内、外两层共同分化而成。视杯外层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增厚,为神经上皮层,自第6周起,先后分化出节细胞、视锥细胞、无长突细胞、水平细胞、视杆细胞和双极细胞(图29-3)。视杯两层之间的腔变窄,最后消失,于是两层直接相贴,构成视网膜视部。 2.视神经的发生 视柄与视杯相连,也分内、外两层,两层之间夹一腔隙。随着视网膜的分化发育,逐渐增多的节细胞轴突向视柄内层聚集,视柄内层逐渐增厚,并与外层融合,两层之间的腔隙消失。视柄内、外层细胞演变为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与节细胞轴突混杂在一起,于是视柄演变为视神经(图29-4)。 3.晶状体的发生 晶状体由晶状体泡演变而成。最初,晶状体泡由单层上皮组成(图29-1,图29-2)。泡的前壁细胞呈立方形,分化为晶状体上皮;后壁细胞呈高柱状,逐渐向前壁方向伸长,形成初级晶状体纤维(primary lens fiber),泡腔逐渐缩小,直到消失,晶状体变为实体的结构(图29-3,图29-5)。此后,晶状体赤道区的上皮细胞不断增生、变长并形成新的次级晶状体纤维(secondary lens fiber),原有的初级晶状体纤维及其胞核逐渐退化形成晶状体核。新的晶状体纤维逐层添加到晶状体核的周围,晶状体及晶状体核逐渐增大。 4.角膜、睫状体、虹膜和眼房的发生 在晶状体泡的诱导下,与其相对的表面外胚层分化为角膜上皮,角膜上皮后面的间充质分化为角膜其余各层。靠近视杯前缘处的两层上皮增殖,连同进入其间的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共同形成睫状突,其后侧逐渐变成平坦的睫状环,睫状突和睫状环合成睫状体。晶状体前面的间充质形成一层膜,周边部厚,以后形成虹膜的基质;中央部薄,封闭视杯口,称为瞳孔膜(pupillary membrane)。视杯两层上皮的前缘部分形成虹膜上皮层,与虹膜的基质共同发育成虹膜。在晶状体泡与角膜上皮之间充填的间充质内出现一个腔隙,即前房。虹膜与睫状体形成后,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之间形成后房。出生前瞳孔膜被吸收,前、后房经瞳孔相连通(图29-3)。 5.血管膜和巩膜的发生 第6~7周,视杯周围的间充质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分化成眼球壁的血管膜。血管膜的大部分贴在视网膜外面,即为脉络膜;贴在视杯口边缘部的间充质则分化为虹膜基质和睫状体的主体。视杯周围间充质的外层较致密,分化为巩膜(图29-3)。 (二)眼睑和泪腺的发生 胚胎第7周时,眼球前方与角膜上皮毗邻的表面外胚层形成上、下两个皱褶,为眼睑原基(primordium of eye lids),分别发育成上、下眼睑。反折到眼睑内表面的体表外胚层分化为复层柱状的结膜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眼睑外面的表面外胚层则分化为表皮。皱褶内的间充质分化为眼睑的其他结构。第10周时,上、下眼睑的边缘互相融合,至第7或第8个月时才重新张开。 上眼睑外侧部表面外胚层上皮下陷形成实心细胞索。第3个月,细胞索中央出现腔隙,形成由腺泡和导管构成的泪腺(lacrimal gland)。 二、耳的发生 (一)内耳的发生 胚胎第4周初,菱脑两侧的表面外胚层在菱脑的诱导下增厚,形成听板,继之向下方间充质内下陷,形成听窝,最后听窝闭合并与表面外胚层分离,形成一个囊状的听泡(图29-6)。听泡初为梨形,以后向背腹方向延伸增大,形成背侧的前庭囊和腹侧的耳蜗囊,并在背端内侧长出一小囊管,为内淋巴管。前庭囊形成三个半规管和椭圆囊的上皮;耳蜗囊形成球囊和耳蜗管的上皮。这样,听泡及其周围的间充质便演变为内耳膜迷路(图29-7)。胚胎第3个月时,膜迷路周围的间充质分化成一个软骨囊,包绕膜迷路。约在胚胎第5个月时,软骨囊骨化成骨迷路。 (二)中耳的发生 胚胎第9周时,第1咽囊向背外侧扩伸,远侧盲端膨大成管鼓隐窝(tubotympanic attic),近端细窄形成咽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