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 、六单元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三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量,就是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的认识图形,包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这基础上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非常合适的。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和“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按这几大领域的内容进行各单元的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部分是认数 上学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了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本学期在这基础上初步认识百位,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掌握数的组成和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1、教材中借助了两种主要的直观材料,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强调这里的“百”和“一”、“十”一样是计数单位。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P30 此外在练习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2、本单元中还穿插了p27《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p3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想。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如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的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习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材料练习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教材中还利用百数表的整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请老师们把书打开到p35。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大特点: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写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4、本单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 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如P39例题中出现了38和34两个数,以前我也拿这内容上过一节公开课,在试教过程中就发现两个数比较,学生不易说出正确的词来表示关系。后来在例题中加入一个数,如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这样学生更容易说出38比34多一些,85比38或34多得多。 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如“多得多”,究竟相差多少能叫“多得多”,没有严格的数量。45比10,可以说是“多一些”,也可以说是“多得多”,就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了,如200、45、10,这三个数中一般说“45比10多一些”,再如45、35、10,这三个数中一般说“45比10多得多”。教材中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如p39/试一试,根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先排除54这个答案,再逐步检验另两个答案,接着就拿18和50、48和50进行比较,“少得多”,所以选18。 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一丁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但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5、本单元最后还有一个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P44“说一说”环节主要让学生用学过的100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