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 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领土。次大陆北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印度河有五条支流汇入,因此印度河流域又叫五河流域,恒河流域由于水量充足,丛林密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几乎不靠人工灌溉,就可栽培各种吸水作物。总之,这片平原是次大陆的中心区域,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平原南有温德亚山脉,它把次大陆分成两半,南部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环绕的印度半岛,中间为气候干燥的德干高原,半岛沿海平原地区气候良好,适宜农耕,但海岸线平直,没有天然良港,几乎与外界隔绝,这就形成印度文化的独立性和闭塞性,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次大陆早在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只是其人种现在还不能确断,据一般说法,他们有矮黑人和原始澳语人。从公元前三千年代起,达罗毗荼人在次大陆占居重要地位,关于他们的人种和来源问题也还未解决,有人认为他们是土著,也有人认为他们可能来自西亚,一般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是他们创造的。公元前两千年代中叶以后,雅利安人侵入次大陆。 印度的印章文字(BC.2350-BC.1750) 一、吠陀时代和种姓制度 1、约公元前14世纪,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后征服土著部落。 2、雅利安人的宗教经典吠陀及解释吠陀的的梵书,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因此约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历史,一般被称为“吠陀时代”。 3、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瓦解时,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种姓,婆罗门基本是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贵族,他们不仅垄断了宗教。文化方面的权力,而且其中一些人也参与掌握政权。如有的充任国王顾问,以占卜、念咒等方术影响国王行政,甚至随军出征,影响军事行动。他们实际上是国王在宗教、法律、文化等方面的顾问。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种姓,这是由从前的王族发展而来的军事行政贵族集团,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通常也属于刹帝利种姓。 第三等级是吠舍种姓,吠舍是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主要是从事农、牧、商等职业的平民大众,也有人从事高利贷活动,吠舍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必须以布施(捐赠)和纳税的方式供养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原为被征服居民,这时也有雅利安人和其它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人。首陀罗与以上三个种姓明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以上三个种姓是有公社成员身份的人,而首陀罗不是,因此首陀罗在政治、法律、宗教上失去了受保护的权利,他们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许多人沦为奴隶。 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一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四大种姓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佛教的建立和发展 1、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创立佛教。 2、佛经经典总称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3、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开始向外传播,主要是向东亚和东南亚传播,现已是世界第三大世界性宗教。 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前565-前486年),他生于释迦国,后被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传说他是伽毗罗卫城净饭王的太子,他29岁出家,修行7年,传教40多年,他死后,佛教继续传播,终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小故事: 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首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 刹帝利贵族……通过战争和掠夺,在经济上也拥有最多的财富……可是也有许多婆罗门没落了。他们从事过去被他们看不起的低级种姓的商业,有的当了医生、樵夫、商人、农民、牧人、猎人和屠夫等…… 有不少吠舍靠经商或放高利贷致富。他们占有许多土地和财产,成了新的奴隶主。……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变,富有吠舍的政治地位也有了提高,有些人还参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挤进了统治阶级的行列。 ——《世界上古史》 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为什么佛教能得到迅速传播?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代表世俗统治者的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多有微辞。佛教创立者即为刹帝利种姓。 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