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VIP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四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要素的分析法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1.(2015·新课标Ⅰ,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解析 第(1)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2)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 答案 (1)D (2)B 考向二 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 2.(2014·全国卷Ⅱ,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距离美洲大陆,自然环境单一封闭,生物进化慢,特有动物多。第(2)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受海洋影响大,气温日较差小;位于热带,海拔较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位于热带但有寒流经过,因此耐寒和喜暖的动物均可生存。 答案 (1)B (2)C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 -*- -*-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协调一致 相互联系 桂林“山水” 考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地貌、_____、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组成要素之间_________、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下图: 气候 相互联系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合成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_。 (2)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_________的能力。 有机物 光合作用 保持稳定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西安一模)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解析 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②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③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vonneshaoq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