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掌握渡江战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2、方法目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通过影片、老照片等史料多角度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了解,通过对开国大典的了解,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感,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简称: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举行时间:1949年3月5日至13日
举行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与会人员: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主持: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
(2)会议简介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3)会议内容
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会议认为,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天津方式”,即用战斗去消灭敌军的方式;“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方式;“绥远方式”,即暂时维持原状,以后再改编敌军的方式。当前首先必须采取的还是“天津方式”,但后两种方式也不能忽视,必须认真学会和平斗争的方式。会议认为,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开展政治斗争,无论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都应把原则的坚定性同策略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革命干部,要把人民解放军看成培养干部的学校,准备把210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
(4)历史意义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2、渡江战役
(1)基本信息
名渡江战役称:渡江战役
地点:长江中下游
时间: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
参战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
结果:解放江南大部分地区,占领南京
参战方兵力:解放军100万人国民党军70万人
伤亡情况: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国民党军伤亡及投降共43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粟裕、刘伯承;汤恩伯、白崇禧
(2)战争简介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当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沿江湖区鱼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九江、安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24日凌晨,104师312团3营9连占领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我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接着分路追击,于5月3日解放杭州。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