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控制网的建立幻灯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 (7)坎门零点 民国期间,军令部陆地测量局根据浙江玉环县坎门验潮站多年验潮资料,以该站高潮位的平均值为零起算,称“坎门零点”。在坎门验潮站设有基点252号,其高程为6.959米。该高程系曾接测到浙江杭州市、苏南、皖北等地,在军事测绘方面应用较广。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 (8)原黄河流域采用的高程系统 黄河流域高程系统较为紊乱,目前使用的高程系统有9种之多(大沽、黄海、假定、冻结、1985国家高程基准、引据点III、导渭、坎门中潮值、大连葫芦岛)。目前已经全部统一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我国常用高程系统 (9)吴凇(口)高程系统 该高程系统比较混乱,不同地区采用数值不一,如采用,需要仔细核对。 宁波:“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7 嘉兴:“1985国家高程基准”注记点=“吴淞高程系统”注记点-1.828(?) 国家重力网简介 国家重力网简介 绝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 重力测量的方式类似与水准测量,属于相对重力测量,因此需有一个已知重力的起始点 重力基准点:利用绝对重力测量测定重力值的起始点 重力基准点的重力值就称为重力基准值,简称重力基准 国家重力网简介 世界重力基准简介: 维也纳重力基准:单点基准 波茨坦重力基准:单点基准 国际重力基准(IGSN-71):多点基准 国际重力基准网(IAGBN) 国家重力网简介 解放前民国政府测量了200多个重力点,建国初期也仅测量了少量的重力点,他们没有精确和统一的起始值,自成系统 50年代得到“国家57重力基本网”,由27个基本点和82个一等点组成,属波茨坦重力系统 80年代初建立了“国家85重力基准网”,86年对其进行了更新 1999年开始筹建2000国家重力基准网,现已投入使用,绝对精度为±(0.3~0.6)m,分辩率为30km×30km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平面控制网 工程建设大致分为设计、施工、运营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对于工程控制网的不同要求,将工程控制网大致分为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三大类 工程平面控制网 布网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要有足够的精度 要有足够的密度 要有统一的规格 布设方案 首级控制网现多以GPS网为主要布设形式,次级加密网主要有GPS网、导线网、三角网等多种形式 工程控制网应尽量与国家网联测,将工程测量控制网纳入到国家统一坐标系中,便于各部门资料利用共享 技术设计流程 收集资料 实地踏勘 图上设计 编写技术设计书 精度估算--控制网优化 实地选点 埋设标石 观测纲要设计 外业观测与内业平差 上交成果 工程高程控制网 建立方法: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水准高程 技术要求:表3-13 水准测量等级有二、三、四等,相邻两水准点之间的水准路线(测段)长度在2km左右 工程高程控制网 注意事项: 应尽量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以减弱前后折光差的影响 尽量避免跨越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减弱大气折射 尽量避开高压线,避免电磁场的影响 布设首级高程控制网时,应考虑到下一步加密的需要 工程高程控制网 尽量布设成环形网或结点网、附合路线等,增加检核条件 测段长度一般地区2~4km,城市和工业区为1~2km 水准网点应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统一高程基准 应对测区已有水准测量成果予以充分利用 三、四等三角网 三、四等三角网 一、二等精密导线 一等导线一般沿着主要交通道路布设,纵横交叉成较大的导线环,几个导线连成导线网。导线网应该与三角锁联接,构成整体的大地控制网。 二等导线布设于一等导线环内,每条导线两端均应闭合于一等导线点或三角点上。各条二等导线也是互相交叉,构成二等导线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简介 在特殊困难地区采用了特殊的布网方案,主要包括一等精密导线、大地四边形和卫星大地测量方法等。 布设周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共二十余年 规格: 一等三角锁401条,一等三角点6182个,构成121个一等锁环,锁系长达7.3万公里。一等导线点312个,构成十个导线环,总长约1万公里 整体平差1982年完成。网中包括一等三角琐系、二等三角网、部分三等网共约5万个大地控制点,500条起始边和近1000个正反起始方位角,观测量约30万个 精度:距离大地点最远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9m,一等观测方向中误差±0.6” 平面网布设方案 工作内容 技术设计 实地选点 造标埋石 外业观测 内业平差 技术设计 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考虑因素:精度、效益 步骤: 收集资料 实地踏勘 图上设计 编写技术设计书 收集资料 测区地形图 交通图 气象资料 已有大地测量资料 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 成果坐标系是否统一 占标、标石保存情况 自然地理情况 通讯、通信、交通、物质供应 图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