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 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路线成果计算 支线水准路线的计算 支线水准路线成果计算是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高差的最或是值(改正后高差),然后进行高程的计算。 高差闭合差是用往返测高差的差值进行与限差比较的。 高差的计算: B 1 2 > >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实例 点号 长度 /km 测量高差 /m 1 2 3 4 5 6 +2.331 +2.813 -2.244 +1.430 1.6 2.1 1.7 2.0 -8 -11 -8 -10 +2.323 +2.802 -2.252 +1.420 45.286 47.609 50.411 48.159 49.579 A 01 02 03 B ∑ 7.4 +4.330 -37 +4.293 1.6 +2.331 2.1 +2.813 1.7 -2.244 2.0 +1.430 A B 01 02 03 > > > > 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HB - HA = 49.579 - 45.286 = + 4.293 fh=∑h-(HB-HA) =+4.330-4.293 =+37mmf允 计算说明 2.4 水准测量的方法 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与减弱措施 误差来源 误差分项 主要措施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仪器架在两标尺中间 仪器和工具误差 水准尺分划误差 使用检验合格标尺 水准尺零点误差 采用偶数测站 视差 调焦使成像最佳 读数误差 放大倍数、视距符合要求 观测误差 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使符合气泡严格居中 水准尺倾斜误差 标尺竖直 仪器及尺垫下沉误差 踏实三角架及尺垫 外界条件的影响 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 仪器架在两标尺中间 大气温度和风力的影响 选择良好的观测时段 自动安平水准仪 2.5 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简介 构造特点:用自动安平补偿器代替微倾式水准仪的符合水准管和微倾螺旋。 B 视准轴水平 A 视准轴倾斜 自动安平原理 安装补偿器 a b 自动安平水准仪 2.5 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简介 仪器浏览 数字水准仪 2.5 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简介 仪器浏览 (一)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二)十字丝的检验与校正 (三)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安置联接好仪器,转动脚螺旋使水准仪圆气泡居中。 旋转仪器180°,若气泡仍居中则不需校正,若气泡不居中则需校正。 检验方法 此时水准器轴与铅垂线夹角为2α 设竖轴与水准器轴夹角为α 气泡返回偏离总量的一半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的检验与校正 水平线 铅垂线 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校正方法 在检验的基础上,先调整脚螺旋,使水准气泡向居中位置移动偏离量的一半。 调整圆水准器三个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此项检验与校正需重复进行 十字丝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方法 校正方法 需校正 不需校正 i a1 b1 i A B a a2 b2 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检验方法 A B a a2 b2 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 2.6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校正方法 重点掌握 1、水准测量的高差法和视线高程方法的原理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3、水准测量路线的设置与外业测量的实施 4、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 5、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测量 2.1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A B 后视读数 a b 前视读数 HA HB hAB Hi 大地水准面 前进方向 2.1 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视线高法 ←b1 ←b2 ←b3 a 1 2 3 BM 例1: 已知点A的高程为HA=52.623m,后视读数a=1.571m,前视读数b=0.685m,求B点高程。 根据高程测量原理: hAB = a -b =1.571-0.685 =0.886 m B点高程为: HB =HA+ hAB = 52.623+0.886 = 53.509 m 例2: 已知A点高程HA=423.518m,要测出某水平场地待定点1、2、3的高程。 在安置一次仪器需求出几个点的高程时,视线高法比高差法方便,因而视线高法在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中被广泛采用。 视线高程 Hi=HA+a=23.518+1.563=25.081m 各待定点高程分别为: H1=Hi-b1=25.081-0.953=24.128m H2=Hi-b2=25.081-1.152=23.929m H3=Hi-b3=25.081-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