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ppt

(河南专版)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2/24 * * 梦回繁华 毛宁 导入新课 清明上河图片段 同学们,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图画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我们的国宝级文物,现在这幅画的真品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由于它的名气非常大,历代有很多画家临摹、仿制,现在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的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仿制品。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当一回宋朝人,看看大家眼中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宋代生活。 宋朝市民生活图片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清明上河图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 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 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 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 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字词疏通 1.读准字音 坊( ) 汴梁( ) 题跋( ) 料峭( ) 驮队( ) 跋涉( ) 漕运( ) 舳舻( ) 纤夫( ) 摩肩接踵( )绢本( )田畴( ) 沉檀( ) 遒劲(  )  络绎不绝( ) fāng biàn bá juān qiào tuó bá cáo zhú lú qiàn zhǒng chóu tán qiú jìng yì 字词疏通 2.理解词语。 坊: 界画: 慢板: 设色: 孔道: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城市居民聚居的名称。 中国画的一种。 音乐术语,表示音乐的节奏。 绘画着色、涂色。 必经之道。 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 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描绘 的具体景象,以及艺术、历史价值。 第一层(2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社会背景。 第二层(3、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三层(5段):说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精读文本 1.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他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明确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 列数字: 引用: 摹状貌: 打比方: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 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合作探究 1.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