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自学评估.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语言》自学评估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时髦( ) 圩堤( ) 斟酌( ) 勉强( ) 逻辑( ) 辨字组词 握( )撑( ) 僵( )疆( ) 违( )讳( ) 譬( )髦( ) 揖( )辑( ) 解释下列词语 (1)弄巧成拙: (2)适得其反: (3)以讹传讹: (4)约定俗成: (5)一劳永逸: 4.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问题。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1)选段部分论说的中心是     。 (2)作者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段第1段中三个加点的词语,各是指写文章的什么弊端呢? “华丽”是指 。 “文雅”是指     。 “美妙”是指     。 参考答案 máo wéi dī zhēn zhuó qiǎng luó ji 掌握 支撑 僵硬 边疆 违反 忌讳 譬如 时髦 作揖 逻辑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4.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2)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说明的道理更加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3)写文章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不朴实;写文章不能够朴素自然、平易近人。

文档评论(0)

lcf15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