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ocVIP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针对城乡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水平的差异,提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用地结构、基础设施、居民生态意识等方面,引起水资源缺乏、空气污染加重等环境问题。必须培育和提高居民生态环境意识,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环境问题;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概述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共同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作为当代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受到高度重视。有关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热点地区,如苏锡常地区、北上广地区等以及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黄土丘陵区、西北干旱区等。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逐渐被打破,一方面使得农业用地急剧减少、工业用地向郊区聚集,用地结构出现调整、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和绿地面积同步增加;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匮乏、城市热岛效应等,这些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理应正确地掌握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地采取实际行动,处理好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努力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将土地资源的利用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解决环境问题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现状的梳理,发现土地利用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和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所占比例不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   2.1农业用地结构单一,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   我国大多数地区农产品结构单一,粮食生产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以小麦玉米为主。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用地面积相对较少,林副渔三产业的农业产值较低,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农业种植中家庭经营占主导,耕地规模化利用的比例过低;先进科学种植技术的匮乏导致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生产效益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灾抗风险能力差。农业发展模式的单一化造成用地结构单一,无法带来规模效应。   2.2农民重用地、轻养地,耕地总体质量不断下降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民摒弃传统的种植技术,农田所需肥料由化肥所代替。加上农药施用量的超标,造成土壤成分和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变,比如土地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下降;中低产田较多、高产田少等。农民受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所限,土地保护意识不强,在使用过程中重用地,忽视对土地的培肥提质,使得耕地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形、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土地质量令人担忧。   2.3农村居民点规划不合理,用地效率不高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小于150m2”,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点人均面积基本上符合这一标准,但是村落建设以分散式为主,集中建设占少数;农村房屋以平房居多,庭院较大,房前屋后有一些抛荒的土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低下,新农村建设需要重新规划。   2.4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相比城市,农村的空气质量较高,然而受到经济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的制约,多数地区的农村环境状况令人堪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方面的设施简陋,生存环境差。大部分房屋都是由当地农民自行修建,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些年代已久、年年失修的危房。居民点道路、水利、排污等基础设施缺乏,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畜禽养殖户不顾他人利益,简单排污、方便化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面积,更危害了土地的肥力,影响了农村长远发展。有些村庄目前还存在露天粪坑,严重影响农村景观,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接踵而至。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务工,村内房屋闲置、杂草丛生,耕地无人经营管理,造成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低下。   2.5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呈水质性紧缺   土地利用方式直接与水资源挂钩,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水资源有效利用率持续下降,水体受污染程度较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乱排,化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